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
闽东革命纪念馆西侧就是闽东族革命纪念馆。进门便看到两侧墙上悬挂着叶飞、曾志、陈挺、钟大湖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字。“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叶飞的这番话不仅高度赞扬了畲族人民,也是整座纪念馆的主旨所在。
馆址位置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 馆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市区甲杯山-闽东烈士陵园北侧。邮编:355000
管辖隶属
该馆是叶飞副委员长1985年12月视察福建时提议创立的,并于1986年6月题写了馆名。该馆于1988年4月建成1989年7月1日开馆。隶属宁德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馆舍规模
该馆占地20多亩(与闽东革命纪念馆合用),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新建筑。建筑面积754平方米。
馆史简介
该馆外观庄重大方,集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展厅设铝合金大联柜31个,坐屏2个,陈列革命旧址照片,图表120幅,人物照片38幅,历史画4幅,文物88件。馆藏物的特色,主要有当年畲民闹革命用的大刀、梭镖、土枪铁器与乡村苏维埃政府木印、赤卫队员红布胸臂章等。集全区革命文物与艺术创作之精华,再现了闽东畲族人民从1929年至1949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期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战斗历程。具体分三大部分展出:一畲族人民接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火种,畲族山村创立红色政权;二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三畲族人民置身于两种命运的决战。
历史沿革
这座融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纪念馆,展厅面积342平方米,分三个部分再现了闽东畲族人民从1929年至1949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战斗历程:畲族人民接过马列火种,畲族山村创立红色政权;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岁月,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畲族人民置身于两种命运的决战。实物中,半斩腰刀梭镖刀、单面尖刀、铁尺……陈列的76件文物不禁让人心潮澎湃。同样,120幅革命旧址照片、图表,38幅人物照片,4幅历史画也是馆藏的珍品。置身其中,仿佛看到当年众多优秀的闽东畲族儿女,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对党的忠诚,演绎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
数字虽枯燥但最有说服力: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中,被杀害的畲族党员、干部、战士、群众达5600余人,约占全区畲族人口总数的8%;畲族村移民并被拆毁的村庄540个,约占全区畲族村总数的40%;被烧毁房屋10500余间,被抢劫掠夺的村庄980余个,约占全区畲族村总数的70%。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畲族人民与革命同志感情深厚,甚至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钟日住、雷能鹤、蓝五嫂雷七妹……一个个平凡的名字,成为闽东畲族革命斗争进行曲中最美妙的音符。1934年冬,中共福霞县委书记曾志身患重病,住在福安市松罗乡小坑畲族山村治疗。有一天,敌人来搜山,畲族妇女蓝金妹见曾志同志走不动,毅然把自己怀里3岁的儿子放在路旁草丛中,一口气将曾志背进深山,使其脱了险。类似事例在革命时期不胜枚举,曾志同志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有感触地说:“在这困难的日子里,闽东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特别是少数民族,成了我们的依靠。他们真是好得很,对我们没有一丝隔膜,把我们当自己人。”
“敢做木头不怕钉,敢做篱不怕淋;火烧王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这不仅是一首畲族民俗音乐,更是一曲忠诚的赞歌,唱出了畲族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馆址位置
管辖隶属
馆舍规模
馆史简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