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由
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德国民间故事集,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已被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成为各地收集民间故事的范例。
德国民间故事集。由德国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改写而成。他们搜集、整理、出版这些民间童话的目的,正如威廉所说,是"希望它成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因为我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富有教益,更天真无邪,更令人心旷神怡的读物,能比它更适合于儿童的心性与能力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是颂扬勤劳和诚实,鄙弃懒惰和自私,鼓励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爱护。书中的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问的口头传说,因而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的《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已被译成7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成为各地收集民间故事的范例。
他们都是
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
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
格林童话》(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
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格林兄弟雅各(一七八五~一八六三)和威廉(一七八六~一八五九)生于
德国的维尔贺尔姆市,是当地行政司法宫之子。在父亲于一七九六年病逝后,一家生活便陷入困顿,不过两兄弟仍旧努力向学,以极优秀的成绩从名校马尔布鲁克大学毕业,之后任教于
哥廷根市以及
柏林洪堡大学,并趁工作之余陆续出版了《德意志文法》、《德意志法律古事志》等书。
于是,在德国这段悲惨时期所产生的追求失去乌托邦的热情,以及期望
德意志帝国民族统一的愿望,遂成为他们的创作原动力。格林兄弟认为,因为
德国众多城邦的无法团结,才会引来拿破仑的侵略,而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则必须先从语言文化的统一开始。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这段期间,正是德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文学界有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席勒,哲学界有
伊曼努尔·康德,音乐界有
沃尔夫冈·莫扎特、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弗朗茨·海顿。在浓厚的民族意识熏陶下,民众逐渐对日尔曼的历史、神话、传说,乃至于乡野故事感到兴趣,而格林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八一二年出版的第一版,其销售情况相当不错,之后遂陆续推出了第二版(一八一九年)、第三版(一八三七年)、第四版(一八四○年)、第五版(一八四三年)、第六版(一八五○年),一直到第七版(一八五七年)——也就是格林兄弟生前的最后一版;过去国外翻译引介的版本,多半都以第七版为主。
但是,在出版同业和书评家眼中,原本的《
格林童话》是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因此,
格林兄弟遂于日后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尤其是最引人争议的性交、怀孕、近亲相奸等情节,更是彻底的加以删除。
举例来说,根据布尔诺.贝提罕的解释,“
白雪公主”与后母之间的争执是起源于母女都想占有父亲的伊底帕斯情结。而在卡尔.海因兹.马雷的分析中,“蓝胡子”交给妃子的那把不能随意闯人的门的钥匙,其实是一把具有“贞操带”意涵的钥匙。
除了精神分析之外,另一种盛极一时的分析法是“历史面的解析”。举例来说,故事中出现后母、继母的频率极高,其实是反映了
欧洲近世初期,每五名已婚男人便有一人失婚再娶的历史事实。至于“汉索与葛丽泰”故事中的“抛弃孩童”情节,也是反映当年因为饥无法糊口而导致的普遍现象。
因此,我们在参考过各家学者的不同分析之后,决定挖掘出“初版”《格林童话》之中的残酷与现实,彻底解析深藏在童话故事里的潜意识以及历史背景,用新的解释推出更为生动的《
格林童话》。虽然无法严密界定,不过《格林童话》的故事舞台多半是设定在十二~十八世纪的近代初期,这或许正是
格林兄弟所想表达的特殊时代意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