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参民
具有特殊身份的学校
“公参民”,这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学校,过去的五年中,在太原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1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发文全面规范“公参民”学校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审慎推进,一省一方案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平稳过渡“公参民”学校将退出历史舞台。
学校类型
根据2021年8月25日公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
简介
现阶段的家长群体中形成了共识。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无法满足家长需求的现实却又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名头响、招牌大、升学率高的名校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打破头也要去的地方。“公参民”学校的特点是利用公办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资源开办民办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名校办民校”。
内容
“公参民”学校是把“双刃剑”
“现在谁家都有一个孩子,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让孩子上所好学校!”这样的想法,想必在现阶段的家长群体中形成了共识。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无法满足家长需求的现实却又是显而易见的。山大附中、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这些名头响、招牌大、升学率高的名校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打破头也要去的地方。“公参民”学校的特点是利用公办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资源开办民办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名校办民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知达、令德、五育这些背靠大树的“公参民”学校应运而生。
太原市的“公参民”学校最早出现在2004年,在顶峰时期,太原市有20所“公参民”初中学校,每年能接受六七千名小学毕业生就读。学生有学上,学校有钱收,一时间,利益各方皆大欢喜。在某种程度上,“公参民”学校的确缓解了想上好学校、难上好学校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参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日益突出。“公参民”学校设立之初,就被戴上了“法人独立、财务独立、校舍独立、招生独立”等“紧咒”。尽管如此,有的公办学校在校园里立个围栏就能隔出一所“公参民”学校,“公参民”学校的课堂上时常出现公办学校教师的身影,“公参民”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学生混合编班,“公参民”学校与民办培训机构联手组织“小升初”考试……一些“公参民”学校的负责人也坦承,“公参民”学校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校扩大招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校创办优质教育的积极性,但客观上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封闭和有偿使用,损害了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公参民”初中学校存在期间,招生规模占到太原市每年初中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左右,“公参民”学校每年的收入数亿元,这块诱人的蛋糕有谁愿意舍弃?
取消“公参民”学校有法可依
太原市民董女士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由于学区内都是薄弱的初中学校,董女士早就打算好给儿子找一所“公参民”学校,但是听到“公参民”学校被清理整治,转为民办性质继续办学的消息后,董女士愁得晚上都睡不着觉。“‘公参民’学校少了那么多,想进也不容易啊!而且转为民办性质继续办学后,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多少都能利用点公办学校的资源呢?”
除了像董女士这样普通的学生家长外,“公参民”学校的去留也一直是让太原市教育行政部门大伤脑筋的问题。太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顾埃荣告诉记者,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出发,肯定是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而愿望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取消“公参民”学校在短期内造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同当初成立“公参民”学校一样,现在取消“公参民”学校也是依照法律法律,应当必须执行。
顾处长介绍说,取消“公参民”学校,主要是义务教育的办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时候,需要借助民间资金推动教育的发展。2004年4月1日起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标志着《民办教育促进法》进入依法实施阶段。《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指出,在不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影响公办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的前提下,公办学校是可以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这就是当时出现“公参民”学校的大背景。而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办学理念已经转变为“人民教育国家办,人民教育为人民”。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另一方面,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取消“公参民”学校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8年,太原市停办了山西知达实验学校、太原成才中学等11所“公参民”学校。2008年年底,太原市教育局开始了对剩余9所“公参民”学校的清理工作,今年4月20日,《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实施意见》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该文件明确表示,到5月1日前,太原市将集中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文件规定,“符合独立法人、财务、校园、招生四项标准的‘公参民’学校,可转成民办性质学校继续办学;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停止办学。”此次清理整顿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依法规范”的原则进行,公办学校在职人员不得再担任民办学校的校长,独立后的“公参民”学校,不得再有公办学校学生在该校就读。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才是硬道理
采访过程中,一位在“公参民”学校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公参民”学校借助公办学校的名气、师资、教学资源来招生,每年都能收几百万元的学费,更有甚者,这些学费当中的一部分会成为一些县(市、区)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政府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会大力支持这些公办学校和“公参民”学校。长此下去,好学校更好,差学校更差,无法实现义务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
“公参民”学校取消后,义务教育的发展又该如何前行呢?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认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走均衡发展之路,就算不能实现绝对均衡,也要追求相对均衡。从长远看来,“公参民”学校的取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太原市人民政府仍然拿出资金保证“百校兴学”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增加示范高中定向分配薄弱初中的招生计划名额,都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虽然“公参民”学校取消了,但是太原市教育局向社会承诺,太原市现有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保证全市每名小学应届毕业生都有一个初中学位,每名学生都能入校接受初中教育。
目录
概述
学校类型
简介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