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1924年12月12日-2021年9月2日),生于
四川省三台县,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授,第四届
中国音乐金钟奖“终生荣誉勋章”获得者。1958年,罗忠镕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并于1958-1959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浣溪沙”》。此外,他创作了大量交响音乐、
室内乐和艺术歌曲,作品大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交响合唱《
沙家浜》、
交响诗《江姐》《保卫延安》、
民俗音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改编)、舞蹈音乐《
帕凡舞曲》等经典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2021年9月2日,罗忠镕去世,享年97岁。
1944年, 转入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学小提琴,这时期,还同时师事
谭小麟教授学作曲。谭是作曲大师
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学生。
1947年,罗忠镕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这支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此后,他便从小提琴演奏逐渐转向作曲。195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序曲》,接着,他于1958-59年创作了《
马勒第一交响曲》。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国著名指挥家—
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在北京公演后,获得很大成功。1985年,罗忠镕担任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同年获
德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
柏林西部地区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西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
1960年起在
中央音乐学院兼授作曲课。后人评价其作品为:“无论是交响大作,还是室内精品,无不以色彩见长,以凝练取胜。”即使在失去人身自由时,罗先生仍抓住一切机会执著地研习
保罗·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最后终于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理论。
1985年,获
德国“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学者奖学金,被邀请到
柏林从事创作和其它音乐活动,并在柏林举行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