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英译:Thirty Two)是由郭柯执导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于2013年12月29日在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上首映,后于2014年3月30日在
美国纪录片电影节上映。
该影片叙述了侵华日军“
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
韦绍兰老人与其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
该影片获得第三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2014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2014年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等荣誉。截至2024年4月20日,该片在豆瓣平台超过7.7万人评分,评分9.5分。
剧情简介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企图打通
日本本土经
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至
新加坡总长约九千公里运输线的
一号作战,并于同年入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占领
荔浦市。背着女儿在外的韦绍兰老人在日本扫荡的时候被发现,并被日本军人抓到位于
桂林市荔浦县
马岭镇的一处慰安所里做慰安妇。在慰安所,老人趁着帮日本人洗衣服的空档摸清地形。三个月之后的一天,老人在半夜日本官兵打瞌睡疏于值守时,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偷偷逃了出来。
然而造化弄人,大女儿在韦绍兰归家一个月后夭折,与此同时,韦绍兰又发现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罗善学,纠结之后
韦绍兰还是选择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罗善学由于特殊的身份不受周围人待见,甚至因此一生未婚,只好与母亲相依为命。
人物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缘起
2012年6月,导演郭柯偶然于微博中瞧见了一则“中国慰安妇诞下一个日本孩子”的故事。郭柯受这位老人的故事所触动,继而通过友人的介绍,与中国“
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苏智良教授取得了联系。在苏教授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下,郭柯很快寻觅到了居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偏远农村的韦绍兰。
在半年的时间里,郭柯三次奔赴广西,与韦绍兰一同吃饭,闲话家常。在此过程中,他自己极少跟韦绍兰提及1944年的那段过往岁月,因为他是将
韦绍兰视作自己的家人来进行拍摄的。渐渐地,郭柯察觉到自己最初对老人抱有的那颗“同情心”实则是一种狭隘的情感。韦绍兰尽管在战争时期受尽了苦楚,战后也无法摆脱贫困与唾弃,九十多岁的高龄还忍着病痛洗衣、种菜、喂鸡,然而在看似苦海无边的生活中,她却能够欢唱山歌、感恩社会,“只愁命短不愁穷”。
韦绍兰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深深地触动了
郭柯,他下定决心,务必将韦绍兰的故事拍摄下来,把这位老人身上强大的精神力量呈现给观众,同时也让这段历史故事世代予以保留。
拍摄过程
在制片人
陈伟雄的全力支持下,2012年12月,影片顺利开拍。
幕后花絮
导演郭柯前去寻找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的主任
苏智良教授之时,提出了拍摄一部有关慰安妇题材电影的构想,那时苏智良持有的是较为消极的态度。这是由于先前有许多人都找过他,提出类似的想法,然而后来皆由于各类原因,打起退堂鼓,并未继续下去。
郭柯表明,如果他要拍摄商业片,那么可以拍摄一辈子,可这个题材就只有这几年,因而他想要对她们予以记录。这一点打动了苏智良,于是他首先推荐了
韦绍兰。
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三十二》是导演第一次接触纪录片,所以影片里面也有很多的人为痕迹,摆拍、设计。
导演郭柯后来给苏智良寄了一张照片,上面有30多个年轻人,韦绍兰和她的儿子坐在中间,这张照片让他心里微微一颤。因为以往在苏智良的记忆里,拍摄纪录片的往往都是3、4个人,但这样的团队还是第一次看到。
影片特色
片头采用摇镜头,把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山水呈现开来,同时使用了女声朗读的同期声,两者结合,似在娓娓道来。在片尾又再次出现这片山水,不同的是,这一次由主人公
韦绍兰缓缓唱出了片头出现的朗读词。形成了前后对应,这样巧妙的结合直击观众心灵。
本片以高色温为主体基调,大量的偏蓝色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压抑、沉闷的氛围。不管是韦绍兰出门;还是儿子罗善学看牛;亦或是那片山清水秀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冷色。始终是一片昏昏暗暗包裹着影片,直到结尾,老人坐在屋前洗菜时,整个天空才出现了一点点亮光,使沉闷的氛围有了一丝丝松懈。在构图上,印象最深的画面莫过于,在韦绍兰老人讲述当时逃跑要回到家时,影片中出现了一束阳光,它从房间里暗突突的灯后面顺着窗户照进来,像是在刻画当年老人要回家的迫切与希望。又似在说这股希望的微不足道,因为这一小束的光亮实在太微小了。同时,由于贫穷导致女儿的去世;丈夫的辱骂与离世对
韦绍兰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打击,也侧面说明了她的艰辛。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摇镜头来交代环境,在拍摄老人时多用了
特写镜头,这样放大式的呈现,对观众视觉上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全程无解说词,在采访韦绍兰时也只有老人单独的讲述,这样的做法表达了对事实的尊重。采访他们母子对世界看法时采用了对比蒙太奇,两人对待世界的观念一个厌恶一个喜世,两种形式剪辑在一起具有视觉反差,强化了表现内容。片中二人无一句交流,甚至吃饭都是各自安排自己的,这些都在暗示着她的
日本儿子罗善学与自己的不亲近,更加突出了韦绍兰的孤寂。
影片最后的音乐声更加具有节奏感,画面中出现了200000字样,随着音乐声的逐渐加大变成了100000,最后停在了三十二。数字的颜色也从最开始的白色变成了深红。导演使用这样的手法直接冲击了观众的视听感与心灵。
荣誉奖项
(资料来源)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资料来源)
展映情况
电影评价
大众评分
相关评价
《三十二》是一部题材具有公益性和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片,片子深入受害幸存者
韦绍兰老人内心,从人文角度投以关切的目光,影片最后,老人的一句“这世界真好”打动了无数人。悲痛的经历并没有将这一位“慰安妇”受害者摧毁,相反老人更是展现了令人动容的顽强生命力。(网易娱乐 评)
纪录片《三十二》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慰安妇生活上的艰辛,还有呼吁与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慰安妇”一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评)
纪录片《三十二》提醒着人们那一场抗日战争的残酷,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热爱的乐观精神。(足荣村方言
电影节 评)
相关作品
为了能更全面地留住这段历史,从2014年1月1日开始,
郭柯一个一个寻找当时仅存于世的“慰安妇”老人,开始了纪录电影《
二十二》的制作。在这部纪录片中,摄制组足迹遍及
黑龙江省、
山西省、湖北、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等地,陆续走访了韦绍兰、
李爱连、
张先兔、毛银梅、
陈亚扁、王志凤、
陈连村等22位幸存于世的“慰安妇”老人,最终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个人经历等,重点选取4位幸存者,分别是湖北毛银梅,海南
林爱兰、李美金,山西的李爱连,因为当时全国仅余22位“慰安妇”,片名便被定为《二十二》。影片选择在2017年8月14日全国公映,那天是
星期一,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首映日,但那天是“世界
慰安妇纪念日”,选择这样的日子公映格外具有意义。
早在2015年,《二十二》已然取得公映许可证,然而完成拍摄的影片却因发行费用不足难以上映,即便寻找了诸多发行公司,也皆遭拒绝。受同年韩国电影《鬼乡》发行方式的启发,遂想到让影片在公益平台上发起众筹。众筹历经50多天后完成,结果超乎想象,参与众筹的总人数达32099人,成功筹得100多万,顺利解决了影片登上院线所需资金,而这32099个参与众筹者的名字,皆在电影放映时于片尾字幕呈现。后期在
冯小刚、
舒淇、
李晨、
吴京、
何炅等众多名人的推介以及广大网友观众的支持下,该影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