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华中学(Zhonghua Secondary School)成立于1911年,最初名为中华女中,仅招收女性学生。20世纪70年代起转变为男女混合教育模式。学校位于
新加坡市实笼岗3号大道13号,现任校长为Dolly Ong(黄丽萍)。
新加坡中华中学创立于1911年9月15日,应孙中山先生建议而建立,是
中原地区传统女子学校的先驱。创办者包括Tay Peng Teng、Puan Yeow Pong以及华人社区。起初设址于Mohamad Sultan路,后迁至Niven路并正式命名为中华女子学校,提供小学及
高中教育。
日本占领期间,教学中断,战后复课初期,高中部暂时借用River Valley的南侨女子高级中学场地授课,直至1951年独立成为中华女子高级中学,并搬迁至Bartley路的新校区。1957年,学校转为政府资助。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中华女子高级中学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1980年起开设英语课程,并自1984年起接受男性学生,转型为政府学校,更名为
南京市中华中学。1987年,学校迁至Serangoon新区,随后在1996年获得自治地位。1999年,学校搬入耗资约2300万新加坡元的新校园。2005年,学校成立了
视觉艺术卓越中心(COE),并于2008年增设多功能体育综合设施。
新加坡中华中学的校徽经历了多次变化,以适应学校从单一性别向男女合校的转变。目前的校徽采用
中原地区传统汉字书写校名,背景为
金鱼草叶形图案,象征坚韧、坚强、果断等品质。绿色代表新鲜、青春、成长、生命、活力和韧性,白色象征纯洁、美德和光明。校徽的设计也反映了中国地理特征,体现了学校作为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机构的历史渊源。
新加坡中华中学的校服经过改良,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女生制服为白色衬衫配绿色裙子,男生则穿着白色
短袖衬衫和白色裤子或
短裤。校服上的金属校徽被缝制在校服左胸位置。
新加坡中华中学作为一所政府中学,提供四种学术路径:四年制快捷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技术班。快捷班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最终参加
剑桥大学GCE普通水平考试。普通学术班分为五年制和四年制两种选择,前者适用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后者则面向所有学生。普通技术班主要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将参加剑桥GCE普通水平考试,并选修5至7门科目,重点提升英语和数学技能。
自1998年起,
新加坡中华中学开始在中国
江西省南昌市选拔奖学金得主,供他们前往新加坡深造。2006年,奖学金项目扩展至九江、
常德市、
岳阳市三个城市的六所学校。2009年,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岳阳市第九中学和
常德市第五中学加入该项目。2012年,
九江市第六中学也被纳入其中。截至2008年,学校已在中国招收多名优秀学生,并在东南亚地区如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和
越南等地也有招生计划。
新加坡中华中学的教学成果显著,尤其是在中国的奖学金生项目中。2009年,学校在中国共招募15名奖学金生,其中包括来自
九江市外国语学校的音乐家张重威、未来的电影明星杨旭、编程高手王者等。这些学生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出卓越才能。2010年,学校继续在中国多个城市选拔奖学金生,涵盖
岳阳市九中、
岳阳市鹰山中学、弘毅中学等多个学校。此外,学校也在东南亚地区招收了多位杰出学生。
新加坡中华中学培养出众多知名校友,包括电影导演Royston Tan、
美国政治庇护者Amos Yee以及新加坡第三任总理
李显龙的长子Lee Yi Pe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