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 Africanus)是
罗马共和国的将领和政治家,生于前185年(另有前184年一说),去世于前129年。他是科尔内利乌斯家族的成员,两次出任执政官一职。小西庇阿率军攻陷
迦太基城,结束了罗马与迦太基的百年争霸。他是继祖父之后获得“征服非洲的”称号的第二个人,另一个称号“征服努曼提亚的”来源于对
西班牙城市努曼提亚的征服。小西庇阿崇拜
希腊文化,擅长演说,广交文人学士,一些罗马名人和希腊作家聚集其周围。共同研讨艺术、哲学及科学等问题。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波里比阿的赞助人。在政治上,小西庇阿持保守态度,反对他被谋杀的姐夫提贝里乌斯·格拉古斯的民粹主义改革计划。小西庇阿去世后,他被认为是罗马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小西庇阿生于前185年(另有前184年一说),其生父是在第三次
马其顿王国战争中击败马其顿国王
珀耳修斯的英雄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马其顿尼库斯,曾任执政官和监察官。因为家中子嗣太多无力抚养,他被父亲过继给了著名的
大西庇阿之子,同时也是他的表兄的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前168年,小西庇阿曾随生父参加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在决定性的
彼得那战役中,他勇猛追击敌军,深入险境。战争结束后,其父为进一步培养他的臂力和勇气,让他去管马其顿王家猎苑。公元前167年返回罗马,参加父亲的凯旋仪式,前152年,小西庇阿当选为
度支官,进入
罗马元老院。
前151年,
罗马军团在
西班牙连遭惨败,人们对前往
伊比利亚半岛服兵役谈虎色变,罗马统治阶层就征兵问题发生了争执,保民官反对征兵,而执政官则力主征兵。在这关键时刻,小西庇阿挺身而出,志愿到西班牙作战,他的行动唤起了人们的信心,立刻有许多官兵效法他的榜样。小西庇阿在几次西班牙战役中表现得极其英勇。公元前151年杀死一个向他挑战的酋长,他在因特加提亚首先登上敌方的城墙。
前149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小西庇阿作为军事保民官,随罗马大军前去非洲与
迦太基作战,当时,两位执政官分别从海上和陆上围攻迦太基后来一位执政官返回罗马,迦太基遂对另一位执政官曼尼略的营地发动夜袭,多亏小西庇阿的机智,才得以挽救险恶的形式,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迦太基城被
罗马军团长期围困却又久攻不下。在前147年执政官选举中,小西庇阿本是大营造官的候选人,但由于出色的战功,人们希望他掌握军权,打算推选他成为执政官。鉴于小西庇阿的年龄比担任执政官最低年龄还要低五岁,
罗马元老院允许保民官废除该法令,直到一年后小西庇阿卸任时方可重新确立。小西庇阿出任该年的执政官。
小西庇阿出任执政官后。元老院授权他在罗马和罗马的盟友中征兵的权利。小西庇阿在
意大利准备妥当后,率军出征迦太基,经
西西里岛到达非洲,与当地的罗马围城军队会和。此时,迦太基已人坚守孤城达近3年之久。小西庇阿发现
罗马军团军纪败坏,以致许多商贩为了战利品而混杂在军中,小西庇阿重整军纪,前146年,在扫荡了迦太基城的外围据点后,小西庇阿开始围困迦太基。迦太基人因长久的饥饿而身体衰弱,却毫不屈服,不久之后罗马军队攻入迦太基城的卫城柏萨,迦太基人与罗马军队展开
巷战,经过6天6夜的围困后而仍不求饶。直至第7天,剩下的
迦太基人才投降,但仍有少数的罗马逃兵和迦太基将军
哈斯德鲁巴在一所神庙负隅顽抗,被小西庇阿歼灭。迦太基城划为一片废墟,他把这个国家变成了罗马的新非洲行省,然后回国参加凯旋仪式,人们称呼他是第二个非洲的征服者,人民的英雄。小西庇阿却失声痛哭,他不是为胜利也不是为阵亡的将士哭泣,而是为罗马的敌人——迦太基人的悲惨遭遇而痛苦。当旁人问及原因时,他回答道:“这曾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着辽阔的领地、统治着海洋,在最危急的时刻比那些庞大的帝国表现了更刚毅、勇敢的精神,但仍避免不了灭亡。想想过去的
亚述、
波斯帝国、
马其顿王国还有那个高傲的特洛伊,又有哪个能避免这样的结局。我真害怕在将来有人会对我的祖国做出同样的事。”
前134年,小西庇阿再度出任执政官一职。时,罗马人在西班牙的统治正遭到了当地
土著居民
凯尔特人的反抗,战争在不断的征服和反抗中僵持了很久。
罗马军团节节败退,狼狈回家。但是他主张采取强硬态度,前133年小西庇阿开始带领志愿军征战西班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后,反抗罗马人的只剩下首府努曼提亚这座市镇,尽管努曼提亚人坚持了8个月之久,以致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但最终还是被小西庇阿所征服。小西庇阿因此获得了“征服努曼提亚的”的称号。这就结束了
西班牙的土著居民对
罗马人几十年的反抗,前132年,小西庇阿在第二次凯旋仪式中返回罗马。此时
格拉古正在推行改革,而小西庇阿持反对态度,这不免使他的声望下降。前129年,小西庇阿由于未知原因在其卧室去世,身边放在他为第二天演讲而准备的演讲稿。
就其一生而言,除军功外,他的文化素养也很高,热心支持文化活动,对拉丁文学的发展和
希腊、罗马思想的融合起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