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行政长官
1945年成立的台湾统治者官职
台湾省行政长官是1945年8月29日-1947年5月16日,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官职,也是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主官。该官职只短暂维持短短的不到两年寿命,也仅由陈仪担任。不过在此短暂统治台湾期间,台湾省行政长官还经历了影响后世甚巨的二·二八事件
成立
1943年开罗会议中,反法西斯同盟确定战后台湾主权暂属于中华民国。1944年4月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委由中央设计局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并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该调查委员会对当时日据下台湾的经济、政治、民生、军事等各方面作出颇为详细的调查。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行政院奉国防最高委员会下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经过行政院酌情予以修订,因当时台湾省亟需接收,时间比较急迫,行政院未及拟订法案,完成立法程序,报请国民政府核定施行。9月8日,行政院宋子文院长发布于各省的训令。不久,国民政府立法院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修正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并明令公布施行。
《组织条例》共分十条,第一条:台湾省行政长官隶属于行政院,依据法令综理台湾全省政务。第二条:行政长官于其职权范围内得发署令,并得制定台湾单行条例及规程。第三条:行政长官得受中央委托办理中央行政,对于在台湾之中央各机关有指挥监督之权。第四条: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设左列各处,一、秘书处;二、民政处;三、教育处;四、财政处;
五、农林处;六、工矿处;七、交通处;八、警务处;九、会计处。第五条:行政长官公署必要时得设置专管机关或委员会,视其性质隶属于行政长官或各处,其组织由行政长官定之。第六条:行政长官公署,置秘书长一人,辅佐行政长官,综理政务,并监督各处及其他专设机关事务,秘书长下设机要室、人事室各设主任一人。第七条:行政长官公署会计处,设会计长一人,各处设处长一人(必要时得设副处长一人),承行政长官之命综理各该处事务,并指挥监督所辖机关事务及所属职员。各处设主任秘书、秘书科长、技正、技士、视察、技佐、科员、办事员,承上官之命分司事务,其员额另定之。第八条:行政长官公署设参事四人至八人。第九条:行政长官公署得置顾问、参议、咨议等聘用人员。第十条:本大纲自公布日施行。《组织条例》是接收台湾省、建立行政长官公署、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的一份法规性文献,在接收台湾省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沿革
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
1945年9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宣布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台湾警备总部”。同时命陈仪兼任台湾警备司令。
1945年9月20日,国民政府补行发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于上午十点于台北公会堂举行。降方为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而陈仪则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同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正式运作,机关处所设于原台北市役所(即现在行政院院址)。
1946年2月20日,行政长官公署对原日本台湾总督府完成全台各地的军事交接。
1947年2月28日,全台发生动乱,史称二·二八事件
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会议决定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
1947年5月16日,废除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成立台湾省政府,首任主席为魏道明。
目录
概述
成立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