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二级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于1992年9月,由原航海系(成立于1953年)、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2年)和航政系(成立于1989年)合并而成。航海学院现有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于1992年9月由原航海系(成立于1953年)、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2年)和航政系(成立于1989年)合并而成。1998年4月原电子工程系并入信息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航海学院现有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航海技术专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1953年并校时保留并进一步发展起来的重点专业,1992年被列为交通部“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支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航海科学与技术二个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点。学院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多方式的办学体系,以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并招收国外留学生。
师资队伍
航海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形成了以国内外航海界知名度高、影响大、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带头人,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的多支学术梯队。航海学院现有教师17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59人,实验技术人员20人。28人持有符合国际船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的船长证书或高级船长证书,13人持有大副证书。教师经常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访问和进修,已成为国内多个学术组织的成员及国际海事组织的专家顾问。
人才培养
航海学院下设航海、船艺、货运、航海仪器、船舶安全管理、通信、航海气象与地理信息、海事管理8个教研室,IMO国际公约研究中心、航海英语研究中心和航海实验实践教学中心3个中心以及航海技术研究所。航海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航海、船艺、航海仪器、积载计算机、GMDSS通信等实验室,既可供培养适应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教学使用,也可供广大教师、高年级学生、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
领导团队
党组机构
(2013年4月)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院长—副院长—院长助理
学院办公室
航海教研室
船艺教研室
货运教研室航海仪器教研室
航海英语研究中心
船舶安全管理教研室
通信教研室
航海气象与地理信息教研室
海事管理教研室
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
航海英语研究中心
航海实践实验教学中心
航海技术研究所
学生办公室
科研成就
学院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是交通系统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统、交通运输先进控制理论及技术、船舶货运技术、船舶驾驶自动化、船舶操纵及航行环境综合评价等。自2008年以来,航海学院已经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0余项,横向项目950余项。自从2006年至今,航海学院在科研方面已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项4项,中国航海学会奖项5项,为我国航海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国家高级航运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航海学院除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外,与世界海事大学等合作办学,为国内航海院校和航海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师资,为航运企业培训船长和驾驶员。
学术交流
大连市海事大学主办的航海教育培训研讨会今天在大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各航海类院校及部分航运企业300余人。本次会议旨在凝聚智慧,汇集航海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航海教育界专家的真知灼见,探求航海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路。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讲话,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致辞。郑和平说,当前航海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航运业复苏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同时面临国内外新形势变化,对航海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事局作为船员管理机构,会紧密结合国际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规范我国船员培养方针和政策,确保培养符合国内及国际标准和需求的精专型人才。
此次研讨会面向全国航海类类院校及企业征文,收到投稿论文115篇。会上,与会学者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航海教育立法、中国船员队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背景下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航海类专业教学改革、基于“五种能力”要求、四种体系支撑的轮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专题交流与探讨。
据悉,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教育培训研讨会是该校召开的首次关于航海类人才培养的国内大规模研讨会,明年开始将召开国际研讨会。通过会议交流,在全国航海教育界广泛开展航海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前沿热点问题和实践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的研究,为航海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共同促进我国航海教育研究的繁荣发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领导团队
党组机构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