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庄镇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下辖镇
丰润区辖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30公里。南部与天津市宁河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63.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李钊庄镇户籍人口为24256人。境内西部有泥河,东部有黑龙河。新(军屯)宝(坻)公路过境。1956年设大漫港乡,1958年属丰登坞公社,1961年析置大漫港公社,1971年驻地迁今址。1982年改名李钊庄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改镇。产小麦、红麻、玉米、稻等。为区红麻主产区。有农机修造、汽车修理等厂。唐宝公路经此。截至2020年6月,李钊庄镇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李钊庄村。 2011年,李钊庄镇财政总收入3439.8万元,比上年增长6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0.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人均财政收入1485元,比上年增长15%。2018年,李钊庄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建置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丰润区十区。
1958年,为丰登坞人民公社大漫港管理区。
1958年,划归玉田县
1961年,设丰登坞人民公社,复划归丰润县。
1971年,人民公社驻地迁至李钊庄。
1982年,更名为李钊庄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人民公社,置李钊庄乡。
1993年3月,撤乡,置李钊庄镇;同时,李虎庄乡并入。
2002年5月,改属唐山市丰润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李钊庄镇地处丰润区西南部,东邻小张各庄镇,南与天津宁河区岳龙镇搭界,西邻玉田县窝洛沽镇,北接丰登坞镇,行政区域面积6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钊庄镇境内地形大部分为平原,地势略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大王庄村,海拔8米,最低点位于田凤庄村,海拔3米。
水文
李钊庄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水系。最大的河流为泥河,从大王庄村东北入境,由北向南流出。
自然灾害
李钊庄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2006年8月10日早4时至下午15时,辖区出现强降雨,北部地区降雨140毫米,南部地区200毫米,因地势低洼,毗邻的玉田县窝洛沽镇境域的洪水也涌入南部低洼地带,造成南部9个村严重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
土地资源
李钊庄镇有耕地面积6.48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人口
2011年末,李钊庄镇总人口231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86人,城镇化率12.9%。另有流动人口897人。总人口中,男性12249人,占52.9%;女性10915人,占47.1%;14岁以下3451人,占14.9%;15—64岁16632人,占71.8%;65岁以上3081人,占13.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889人,占98.8%;有少数民族275人,占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6‰,人口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长率5.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4人。
2017年末,李钊庄镇常住人口为24008人。
截至2018年末,李钊庄镇户籍人口为2425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9543人。
交通
李钊庄镇境内有509国道经过。
历史文化
李钊庄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李钊庄村而得名。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李钊庄镇辖24个行政村:大王庄街道、于仙庄、李钊庄、小杨庄、冯家庄、杨胖庄、杨西庄、杨彬庄、赵辛庄、大漫港、小漫港、韩家庄、牛头甸、赵官庄、刘宗铺、小铺、张官庄、李虎庄、大官沽、小官沽堼、王仙庄、后蒲泊、前蒲泊、田凤庄。
截至2020年6月,李钊庄镇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李钊庄村。
辖李钊庄、大王庄、于仙庄、小杨庄、冯家庄、杨胖庄、杨西庄、杨彬庄、赵辛庄、大漫港、小漫港、韩家庄、牛头甸、赵官庄、刘宗铺、小铺、前蒲泊、后蒲泊、王仙庄、田凤庄、张官庄、李虎庄、大官沽堼、小官沽堼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轧钢、电线、电缆、化工、油漆、农具制修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水稻、红麻、棉花、蔬菜。
经济概况
农业
2011年,李钊庄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95亿元。
李钊庄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李钊庄镇生产粮食1.6万吨,人均690.7千克,其中小麦0.47万吨,玉米1.1万吨。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主要品种有地膜豆角天鹰椒、大葱、黄瓜、芥菜等,远销国内外;产量5.9万吨,其中豆角3.6万吨,大葱1.5万吨。
李钊庄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李钊庄镇生猪饲养量1.03万头,年末存栏7700头;羊饲养量4300只,年末存栏4100只。
徘徊阶段
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便捷的交通,勤劳的农民,构成了李钊庄农业大镇的基础格局。多年来,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农民,虽然吃喝无忧,生产稳定,但农民生活也只能是填饱肚子,还谈不上小康和富裕。特别是优越的生产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农家生活,也使当地百姓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一度影响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全镇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两茬种植,靠天吃饭,虽然低洼地也种植少量经济作物,但受市场制约,并没有形成规模,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售价低,产销量小,李钊庄镇的农业经济学始终在全区的下游水平徘徊。
寻找出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瞄准市场,调整结构,改善传统的种植产业,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增产增收。从20世纪90年代初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挖沟修渠、排涝治碱、治水,到21世纪初打井拓渠、涵养水源,李钊庄镇在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后,伴随农业基础设施的大投入,大改善,这里的农民也早已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解脱出来,面对国内外日新月异的大市场,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上电、打井、扩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总投资达1200多万元,实现了每百亩地一眼井,做到了地下、地上水兼用。虚心学习外地经验,大力发展城市市场需求的蔬菜产业,靠现代的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了尽快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向大市场,通过中国农科院引进紫花油豆、绿龙架豆、日本天鹰椒等经济作物,扩大棉花、地膜豆角、黄瓜、大葱的种植面积,使全镇农产品经济作物成了主导产品。李钊庄虽然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但注册的"可口舒"农产品商标在全国各大城市却小有名气,这里生产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有的已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农民也从此靠土地生财,在同等亩数的土地上创造了比一般农作物高出几倍的收入。
现状
现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2万亩,人均2亩菜。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所增加的收入,每年大幅度增长。过去全镇农业产值只有7000多万元,2008年已达到2.6亿元,农业大镇真正实现了向农业强镇的跨越。
工业
李钊庄既不依山,也不傍海,地下地上都无矿产资源可言,工业基础历来十分薄弱,十多年前除了有几家红麻加工和小油漆厂外,全镇带钢铁字样的没有一家。当时,农民就靠土地维持生计,"有吃的,缺花的(钱)"是全镇农村的真实反映。若把历史的镜头推向十多年前,全镇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镇财政收入不足百万元,而且农业收入占了大头。
改革开放后
但是,当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到北拂来之际,不甘寂寞的李钊庄人民纷纷走出黄土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齐心协力打了一个工业翻身仗。李钊庄镇工业的全面发展和兴盛起步于新世纪之初,这里虽然没有矿产资源,但占据交通地理优势,由于地处京、津、唐的核心地带,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李钊庄也同样成了各界投资的热土,这里虽然不如大中城市人才济济,但有宽余的土地,宽松的环境,热诚的人民。当国家的经济政策深入民心之际,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并没有把发展的视角盯住大中城市,而是选择了与市区毗邻的重点城镇,因为这里的生产成本更低,人力更充裕,生产更方便,所以有许多工商界人士把发展的目光瞄准在李钊庄镇。
现状
李钊庄镇从手工作坊式的红麻加工,油漆生产,逐步发展为有几家相当规模的金属加工厂,使全镇工业生产凸现起色,这是第一个跨越。第二个跨越是新世纪之初形成的投资热潮。李钊庄镇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强市的机遇,招商引资,借船出海,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效益为中心,多元投入,加快发展,进一步唱响了工业强镇的主旋律。为了加快工业强镇进程,建设了工业发展园区,主要以钢铁轧延企业为主。现在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钢铁轧延企业已发展到6个,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在镇党委、镇政府参与下,由唐山富达钢铁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富达钢铁集团,集团统一购进原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独立核算,企业的效益明显增强。大量事实证明,投资商靠这里宽松的环境和充裕的人力资源,发展势头强劲,不但成为全镇的纳税大户,也使全镇数以千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出路。2008年全镇年产钢材达100万吨,工业年产值达到16.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比90年代末翻了6番。工业已成为李钊庄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2011年,李钊庄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2011年,工业企业1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前
十几年前全镇大部分地块只能种植耐涝耐碱的红麻和高梁,传统单一的种植方式导致了低产、低效,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人民的生活处于全区的中下等水平。低矮的民房,坑洼不平的街道,简陋的生活设施,成了全镇人民的普遍现象。当时全镇最大的难题,是交通不便,各村都是泥泞土道,每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出入困难,不要说机动车就连自行车都得人扛着入村。由于镇财政拮据,文教卫生也比较落后,只有几所简陋的小学。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给全镇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任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的艰苦奋斗,开发治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李钊庄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步入李钊庄,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宽敞的瓦房,笔直的街道,人们生活富裕,地方经济欣欣向荣,省二级公路唐通公路穿镇而过。2003年在区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60多万元修通了李钊庄至天津宁河高标准的柏油路,2004年地方政府又投资350多万元,使全镇24个村35公里的镇域道路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全镇从此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为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投资,在原来全镇只有一个小型变电站的基础上,2003年在区电力局的帮助下投资900多万元,延长高低压线路,增置变压器。增建第二变电站,全镇境内由原来的1万千伏安的供电量,增加到了3.5万千伏安,满足了当地生产、生活的用电。地方财政充裕了,教育也有了快速发展,学校按现代化要求实现了新的布局,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现代化的教学,建立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语音室等。落实了农村卫生一体化制度,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文明生态村建设成绩显著,全镇已建成了17个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全镇2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中心,为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个村都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伍,有秧歌队、评剧社、皮影剧社、腰鼓队等,大家利用农闲时间排练,并免费为群众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里虽然是平原,但林业发展初具规模,现在全镇有林带150条,总量达70多万棵。一个绿色、环保、生活富裕的小康镇已展现在冀东大地。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750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5所,在校生1198人,专任教师54人;初中1所,在校生475人,专任教师5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成人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5人。
2011年,李钊庄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54.4万元,比上年增长6%。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的比例为40%,比上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镇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个;农家书屋24个,藏书4.5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21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950户,入户率63.3%。
2011年末,村级体育活动健身场所24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诊所35个;病床100张,固定资产总值37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0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2011年,李钊庄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户,人数6人,支出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364元,比上年增长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8户,人数459人,支出41.07万元,比上年增长29%,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长1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2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1%。居家养老服务站7个,床位35张。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630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1万人,参保率94.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邮政局1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3745份(册)。固定电话用户4100户;宽带接入用户22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深水井23眼及成套净化设备。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变电站2座,总容量35兆伏安。
2011年末,李钊庄镇有花坛20个。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地理环境
人口
交通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农业
工业
社会事业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