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学生。2014年08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泉州七中14岁学生陈思尧制作的《可编程的人机互动木偶》项目最终获得大赛
一等奖,同时还获得
高士其科普奖。 2016年8月,陈思尧获第十届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14岁的陈思尧是泉州七中学生,2014年9月份要读初三。陈思尧的父亲是泉州七中的语文老师,当时带儿子去科技馆参观,就是想培养儿子的科学兴趣。在那里,陈思尧见识到闪电的形成过程,“立即被吸引了,被震撼到了”。
陈思尧还在读小学时,父亲也经常讲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有一个机器人社团。有一次,他趁父亲上班时,和几个小伙伴溜到社团实验室,就是想看一看那些造型奇特的机器人。初中考进泉州七中后,陈思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机器人社团。他还说,当年的小伙伴也都很爱科技创新,很多也参加了省赛,教了他许多。
泉州七中14岁学生陈思尧制作的《可编程的人机互动木偶》项目,征服了众多观众。这次大赛由来自全国各地和13个国家的450多名青少年及200多名科技辅导员参加。陈思尧的这一作品,脱颖而出,以独特的创意获得
一等奖。
8月22日,第十届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陈思尧同学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陈思尧是
泉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2017年8月,陈思尧的行为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与价值双维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传承之路——从提线木偶到可编程人机互动》,获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等奖。
2014年08月24日,李源潮到
北京园博园参观参赛作品。参观时,李源潮被一套传统又新颖的作品吸引,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在《
晚间新闻》的画面中,一块红色台布上,摆放着两只小木偶。“咿咿呀呀……”随着优雅的
南音,木偶自己就“活了”:一尊提线木偶弹起
古琴,身旁的另一尊掌中木偶婀娜地转动身姿,跳起舞蹈。
在站台前,李源潮和陈思尧交流,听陈思尧介绍作品创意与设计原理。李源潮说,这个项目与传统的木偶不一样,与现代机器人也不一样,是通用技术与
计算机技术的很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