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璧
南宋时期官员
文璧(1238.3.3-1298.11.21),名天球,字宋珍,号文溪,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吉安市)人,丞相文天祥弟弟。少聪慧博学。
赵昀宝祐四年(1256年),与兄文天祥同登进士。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担任新昌县知县,后官至惠州知府祥兴二年(1279年)在南宋灭亡的背景下,文璧为解救惠州百姓免遭杀戮,献城归附。
入元后,任临江路总管、广东宣慰使司事等职位。元朝统一后第三年(1282年),加赠通议大夫,秘书卿,上轻骑都尉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二年卒,追赠雁门郡侯,谥号文惠。
生平经历
书香门第
文璧、文天祥兄弟二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且家资丰足。父亲文仪虽两次科举未第,但其学识渊博,名闻乡里。相邻数个乡镇都闻其名,为其他文人所推崇,由此文仪在家开课教书远近皆来听受、研讨。
文壁号文溪,取自家乡流至天马山(文天祥由此号文山)一条小溪(文天祥兄弟常与好友戏水之小溪中)。
同登进士
赵昀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和弟弟文璧进京赶考,二人同中进士,文天祥还获得第一名(会员)。
一忠一孝
殿试之前(约公元1256),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因当时三弟文璋尚未成年,兄弟二人商议,文天祥留京参加殿试,文璧则火速返回江西省,留守家中,照顾父亲。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因文天祥毕竟是会试第一,若放弃殿试,实在太可惜。第二,文璧毕竟年轻,以后尚有机会。这兄弟二人,一忠一孝,在京城告别。
就任知县
赵昀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文天祥在知瑞州任上,弟弟文璧被任命为新昌知县,得知消息后,文天祥非常高兴,在送别弟弟的那天,文天祥特地写了一首《别弟赴新昌》,诗云:天渊分理欲,内外一知行。立政须规范,修身是法程。父亲去世,长兄为父,文天祥虽然只比弟弟年长1岁,但他这首诗明显是教导弟弟做官、做人的道理。
起兵勤王
公元1273年,长达六年的襄阳之战以南宋的失败告终,无数仁人志士在这场战争中壮烈牺牲,元朝的大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拿下襄阳之后,他们顺长江而下,对南宋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两年后,元军逼近杭州市,太皇太后谢道清和年幼的宋恭帝不知所措,向天下人发紧急诏书,号召宋朝臣民前来勤王护驾。危局之下,文天祥当时正在知赣任上,他接到诏书后,立即变卖家产,招募士兵前往临安。最终,文天祥和文璧招募了约一万兵马前往临安护驾。
再度守孝
大军还未进入临安府地界,文天祥的三弟文璋送来消息,说家中祖母去世。文天祥和弟弟商议,让文璧回家代替死去的父亲,将祖母安葬,兄弟二人再次分道。不久后,文天祥在东南苦战,终于见到了宋恭帝赵显。当时大宋朝臣自顾逃窜,宰相陈宜中兵败后也逃往了南方,太皇太后谢道清举目望去,大殿上竟然只剩下6位大臣。于是,文天祥被连升数级,升任丞相枢密使
就任知州
文天祥向宋廷展示了自己的一片赤心,宋廷得知他还有一个丁忧守制的弟弟,于是火速夺情,起用文璧任惠州知州,让这兄弟二人同时为国而战。文璧接到朝廷的任命通知,考虑到元军随时可能会南下,文璧安葬完祖母后,带着母亲、弟弟、妹妹以及大嫂、侄子一同来到惠州上任。后来文天祥带着十二人从元军营中逃出,继续率军抗元,几经辗转,来到惠州,文家人再次团聚,文天祥和文璧也再一次见面。
保全百姓
公元1278年,元军入侵已经逼近最南端,其兄文天祥兵败被俘。公元1279年,赵昺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当蒙古族崖山折返回来,兵临惠州城下时。惠州知州文璧手上只有几百兵马,并且没有了效忠的对象。为了保住城中百姓不被屠杀,为了保住家族不被灭亡,文璧竖起了白旗,打开城门,向元朝纳降。
无奈入元
1279年,在南宋灭亡后入元,觐见孛儿只斤·忽必烈,授嘉议大夫,同知广南道宣尉使司事。1282年,加赠通议大夫,秘书卿、上轻骑都尉。1298年逝世后,追封雁门郡侯,谥文惠。葬于江西八十四都,东固早禾坑,位于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乡。
成就
文璧兄弟随父来到郡府有名的白鹭洲书院深造学做时文。而后应举从仕,其后文璧也留下不少文学功底深厚的美文佳作,在当时文坛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成就。
可惜他先是降元。继而又做了元朝的临江路总管兼府尹。当时就有人写诗讽刺他,“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溪山就是指文氏兄弟,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南北枝的典故出自文天祥的诗“江上梅花各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连满族皇帝乾隆也说文璧地下难见其兄。
公元1273年,与胞兄文天祥招募了约一万兵马前往杭州市护驾。
亲属成员
祖父母
文时习
梁氏,封太夫人
父母
文仪,字士表,号革斋
曾氏,太和人,封齐魏两国夫人,景炎戊寅九月初六,殁于惠州,上遣致祭,八十六都
兄弟
文天祥、文霆孙(早卒)、文璋
夫人
原配曾氏
继配张姓
儿子
文隆子、文升子(过继叔父文天祥)、文京子(过继叔父文天佑)、文新子、文斗子、文维新
家族世系
轶事典故
降元遭议
文璧降元后,获得了元朝临江路总管兼府尹的任职。当时的人们非常鄙视文璧,有人写诗讽刺:“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诗中的溪山是指文璧和文天祥,因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诗中的梅花也是指其兄弟二人,文天祥有诗“江上梅花各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其中“南枝”和“北枝”是说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一生一死。
清朝皇帝乾隆也曾写诗批判说:“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意思是文天祥还不知道什么结局,文璧却接受元朝官职,到了地下也没颜面见其兄。
得兄谅解
降元后,文璧曾到元大都狱中劝降文天祥,文天祥虽未接受劝降,但表示理解弟弟的做法,他在狱中写下诗篇《闻季万至》:“去年别我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并未有责怪弟弟之意,只是感慨历史大潮中的身不由己。
文天祥临死前,也曾给自己三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勉励三弟不在元朝任职。文天祥认为,他作为长子,尽忠而死;文璧作为二弟,入仕元朝护全家族祭祀,原因是“孝”;而三弟应选择“隐”。
文天祥给侄子也写过一封信《批付男升子》,信中说:“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意思是,我是南宋宰相,深受国恩,坚持大义以身殉国是我应做的,而你的父亲和叔叔姑母们,在宋朝已覆的情况下,活着保全全族人的性命和文家的宗祀,这是一种“孝”。我们一“忠”一“孝”,各行其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书香门第
同登进士
一忠一孝
就任知县
起兵勤王
再度守孝
就任知州
保全百姓
无奈入元
成就
亲属成员
家族世系
轶事典故
降元遭议
得兄谅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