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山,男,
汉族,1964年5月生,辽宁东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力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博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美国
密歇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煤矿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煤层气开采。现任
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国家级人才项目领军人才,
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防冲击地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
1984年潘一山毕业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87年获得阜新矿业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在阜新矿业学院(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担任科研所教师,1999年获得
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潘一山担任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职位,2008年被任命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2013年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2015年调任
辽宁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2年11月潘一山开始任职辽宁大学党委书记。2023年11月22日,潘一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潘一山1992年被评为
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1994年获
第三届青年科技奖(十名获奖者之一);2000年被评为
优秀力学教师;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005年获
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被评为
;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潘一山,在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期间,通过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学习,获得了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的
学士。然后,他继续深造,在1984年8月至1987年1月期间,他在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进一步学习,并成功获得了
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他的学术旅程并未止步,1995年9月至1999年6月,他在
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并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潘一山学习获得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质学博士后,为了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潘一山在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期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
密歇根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
工作经历
1987年1月,潘一山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作,担任科研所教师。1993年5月至1994年5月期间,他被任命为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冲击地压研究所副所长。从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间,潘一山担任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的所长职位。在这之后的1998年10月至2002年5月期间,他成为了该校力学与工程学院的院长。而在这一任职阶段里,他还进一步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三年多(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的地质学博士后研究。
2002年至2003年的这段时间里,潘一山先后承担了多个重要的管理岗位。其中,在2002年5月至2002年9月之间,他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教务处处长。而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他又肩负起了作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助理以及教务处处长的职责。进入2003年后,潘一山继续着他的教育事业生涯。自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他成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副校长;而到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他更进一步升任为这所学校的校长。 在接下来的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潘一山的工作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段时间内,他不仅担任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长,同时还担任着该学校的党委书记。 到了2013年12月以后,他的职务又有所调整:从那时起,他不再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长,而是专职担任该校的党委书记。
从2015年的6月至2022年的8月,潘一山离开了他的前任
工作地点——
辽宁省工程技术大学,转而去到了辽宁省内的另一知名学府——
辽宁大学,并在那里担任了长达七年的校长兼党委副书记职位。 2022年8月,潘一山主动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将校长的位置让贤于
余淼杰。 在2022年8月至同年11月期间,他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 2022年11月,潘一山被任命为辽宁大学党委书记。2023年11月22日,潘一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学术成果
主要科技成果
潘一山自1984年开始,一直从事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在冲击地压发生理论、防治
技术装备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开创性成果。提出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先后攻克浅部、深部和高瓦斯矿井冲击地压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冲击地压预测防治成套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冲击地压吸能防冲支护技术与装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
3项。
潘一山作为组长主持编制《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监管监察手册》在全国所有冲击地压矿井执行。授权发明专利35件,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0多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制定并发布6项冲击地压国家标准,编写102万字《煤矿冲击地压》专著1部。
主要学术论文
主要专利
研究方向
潘一山研究方向为煤矿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煤层气开采。在
采矿工程领域从事冲击地压、矿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的成因、机理、预测及防治研究。建立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研发了煤岩微震、电荷及吸能支架等监测防治装备,解决了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开采的重大技术难题,成果写入我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等法规标准等文件中,在全国冲击地压矿井推广执行。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潘一山指导培养35名博士、70名硕士及一批青年人才。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集体荣誉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潘一山在
采矿工程领域从事冲击地压、矿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的成因、机理、预测及防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采矿诱发灾害机理与控制、煤岩
流体力学、煤体失稳破坏理论等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提出了岩体材料变形失稳破坏的分类新思想和方法,建立了冲击地压失稳理论,煤和瓦斯突出失稳理论及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理论,提出了岩体失稳破坏相似模拟理论,研制了相似材料及实验设备,发现了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局部化规律,进行了岩体变形失稳破坏理论的工程应用。
人物评价
潘一山教授为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宁大学评)
潘一山教授作为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在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评)
无论从事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潘一山教授都本着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力争把每一件事情做好。面对诸多荣誉,潘一山教授并不看得很重,他所关注的,是自己的事业,是
采矿工程力学界正在攻关的科技前沿,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评)
时至今日,潘一山仍旧奔波在全国煤矿现场一线。通过在井下一线进行调研并建立相关技术体系,潘一山对相关领域的探索热情历久弥坚,而这一切也促使他立下了为中国的煤矿事业终生奋斗的志愿。(《
科学中国人》评)
参考资料
潘一山简介.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