瑄孙
刑部员外郎以稿付
常州市同知谢庭桂,雕板未竟而罢。宏治己酉,
监察御史畅亨得其稿於毗陵朱氏,鼎又从亨得之。字句讹,多非其旧。因重为校正,凡三易稿而成书。共得诗文一千七百篇,釐为二十四卷。鼎自为序,引
朱熹赞
程叔本“布帛之文,菽粟之味”二语为比,无愧词。考自
北宋以来,儒者率不留意於文章。如
邵子《击壤集》之类,道学家谓之正宗,诗家究谓之别派。相沿至庄?之流,遂以“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送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
南京市”等句,命为风雅嫡脉。虽高自位置,递相提唱,究不足以厌服人心。《刘克庄集》有《吴恕斋文集序》曰:“近世贵理学而贱诗赋。间有篇咏,率是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耳。”则宋人已自厌之矣。明代醇儒,瑄为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路。而大致冲澹高秀,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然後知徒以明理载道为词,常谈鄙语,无不可以入文者,究为以大言文固陋,非笃论也。
薛瑄(1389~1464)中国明代思想家。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
河津市(今
稷山县)人。
进士,曾任大理寺正卿、
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等职,晚年辞官居家讲学、著述。认为理在气中,不能离气而独立存在,称“遍满天下皆气之充塞而理寓其中”,“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理气无缝隙,故曰器亦道也,道亦器也”。但亦接受“理具于心”和“性即理”的观点,承认物我内外同是一理,同是一性。著有《
读书录》、《薛文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