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理论介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en:Self-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en: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en: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en:Humanistic)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论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t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特征论
人格特征(trait)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感觉、思考及表现方式。人格特征可从行为中推论出来,具有相当的统合性与持久性。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而一些心理学家们就组织了一套广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此模型例出了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五大特征都会受遗传影响,也受不同文化影响从而提高个人适应能力。
八种类型
人格的八种人格划分:
外向思考型
这类型的人,偏爱知性生活,尽量让自己的生活活动,合乎知性结论。所谓知性结论,就是客观而普遍为一般接受。不独断、不任性、谨守客观。以知性为行动规范,客观的分清各种事实和条件,仔细考虑之后才下结论。对人待己,采用相同基准。与人相处,分别善恶、共分美丑等等,都是这个基准为优先。
外向感情型
这类型的人多半是女性,这种类型的女性,生活方式顺应感情,感情也能配合周围的状况,价值观也是一样。
外向感觉型
这类型的人对客观的事实非常敏锐,注重的是具体的事实。当他凭感觉具体的享受某种事物时,必定体会出生命的喜悦。如果他举止高尚,你定是个有着高尚兴趣的唯美主义者。把自己的感觉提高到美的纯粹最高境界,享受旁人无法体会的艺术天地。
外向直觉型
这类型的人,具有洞察客观事实背后这可能性的能力。这种人注重的不是现实,而是可能性,并且不断的追求可能性。安定的生活环境对他而言有如地狱,令人窒息。当他开始追逐可能性时,非常的热衷,有的人甚至显现得异常狂热。但是一旦遇到瓶颈无法突破时,立刻冷淡下来,干脆放弃。
内向思考型
这类型的人和刚才的“外向思考型“一样,追随理念,只不过方向是朝内,而不是朝外。在自己的内部建立成一个理念世界,积极的推动发展,不会因为怕麻烦、危险、被视为异端、伤害与他人之间的感情等种理由而放弃。
内向感情型
内向感情型的人,以女性居多。这类型的人的感情,受到内在、主观的要素所支配。感情的深度,外人完全看不出来。沉默、孤僻、厌恶粗俗的人。外人看来文静有礼,捉摸不定。多愁善感,有时会被别人认为“这种人,对别人的幸或是不幸,完全无动于衷”。
内向感觉型
与所有内向型的人一样,内向感觉型的人也是远离外部的客观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之中。它们往往不看重事物本身,却关注着事物的效果和自身深刻的主观感觉。艺术家往往倾向于这种类型。
内向直觉型
这类型的人,可能成为预言家或艺术家。因为他们内在的直觉,在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开始活动时,只注意自己的内在感觉,不会被外界所眩感。
四大特征
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这是针对人格研究方法而言。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他说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第四,与心理学的其他很多研究一样,人格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ing”的科学。
大五模型
“大五”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主要做法是这样:首先把某一语系的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分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试对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相关矩阵,再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
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用英语词汇还是用中文词汇,不论是让被试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描述,不论采用什么因素抽取和旋转法,结果都是得到了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Extraversion:外向、有活力、热情;Agreeableness: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onscientionusness:公正、拘谨、克制;Neuroticism: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penness to experience: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这五个因素的字母缩写为OCEAN,意味着“大五”系统的广泛代表性。
认知
Michel. W和 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结构的反映。人格结构主要由一些协调因子(mediating units)组成,如:(1)编码(encoding):把外部情境归入自我、他人、事件、场景等;(2)期望和信念(expectations and Beliefs):关于外部世界、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结果、自我绩效等内部表征;(3)情感 (affects ):感受、情绪和情感反应(包括生理反应);(4)目标和价值观(goals and values) :可取的结果和情绪状态,可恶的结果和情绪状态,以及目标、价值观和人生规划;(5)能力和自我调节规划(competencies and self-regulating plans):人的潜能组织行为、控制结局、影响自己行为和内部状态的计划和策略。
学科测验
人格特征可以从人格心理测验(personality test)中推断出来。这种测验是对个人行为样本的一种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可分为客观(en:objective test)与主观(en:projective test)两大类。objective test会以特定的问卷形式进行,1942年,并且在1989年发行修订版(MMPI-2),以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为对像。而projective test就以动力心理学为基础,用抽象的方式去推测人的潜意识思想,例如Rorschach Inkblot test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两者都被广泛用于人格研究中。
参考资料
中国人内生动力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2-23
目录
概述
理论介绍
精神分析论
社会认知论
人本主义论
生物学论
特征论
八种类型
四大特征
大五模型
认知
学科测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