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浆化作用,又称为漂白淋洗作用或
假灰化作用,是在没有经历灰化过程的情况下,土壤表层因上层滞水而产生的潴育漂洗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较冷凉且具有显著干湿季节变化的湿润地区。
白浆化作用通常在土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环境下发生,导致土壤表层经常处于周期性的滞水状态。这种情况下,土壤中铁、锰元素会发生还原反应。当水分过多时,部分低价铁锰会通过侧渗的方式流出
土层外,另一部分则随着沿裂隙下溢的水流沉淀在淀积层的结构面上。同时,土壤粘粒也会发生机械淋洗。未被淋走的铁锰会在滞水消失、氧化过程占据主导地位时再次被氧化并固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土壤
腐殖质层下方出现了白色的土层,这是白浆化过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白浆土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中国
东北地区较为常见。此外,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的漂白潮湿淋溶土(albaqualf),也存在着类似性质的土壤类型。
白浆化作用的主要机制是由氧化还原交替引起的铁解作用。在雨季,富含有机质的表
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的还原环境中,其中的颜色较深矿物中的铁、锰呈现低价易溶态,向下淋移。同时,黏粒部分的深色有机物质也随之向下淋溶,导致表层或次表层黏粒含量下降,颜色变浅。淋移至土壤中下部的Fe2+和Mn2+遇到空气后会被氧化为高价的Fe3+和Mn4+,并在土壤颗粒表面形成胶膜。黏粒的淀积形成了黏重淀积层,加剧了表层的滞水现象,促使Fe2+、Mn2+和黏粒继续向下淋移。因此,土壤次表层的质地逐渐转变为粉粒状,颜色进一步变浅,接近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