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1956年3月9日出生于
江苏省徐州,中国当代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1974年,周梅森高中毕业,成了
徐矿集团韩桥煤矿的一名矿工。1978年,他在新华日报《新潮》副刊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1979年11月底,23岁的周梅森离开徐州来到南京任《青春》编辑部编辑。1983年,周梅森发表第一部小说《
沉沦的土地》,讲述煤矿行业的故事。1994 年,周梅森回到家乡徐州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在官场的经历帮助他在次年出版政治小说《人间正道》2005年,周梅森因公开发表了《致全国中小流通股东的公开信》被提名为2005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人物。2009年,出版资本小说《
梦想与疯狂》。2017年2月,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出版。3月,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上映,该剧单集最高收视率破8。同年,周梅森凭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获
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
提名奖。2021年5月,他获得“首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提名。同年10月21日,由周梅森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突围》开播。
周梅森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者,作为一位始终“在场”的作家,他写改革、写政商、写人性、写时代,如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
郑焱所说,他的作品具有着典型特质,首先就是朴素的现实情怀,站在历史的高度、人民的角度,带着火热时代的温度对当下社会气势磅礴进行文学书写,二是强烈的责任担当,通过文字在平凡生活的表象下挖掘出常人不能企及的深度和广度,敢于为人民代言,为群众发声;三是精湛的艺术水准,做到了人民性和当代性的结合,体现了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周梅森强烈的
现实主义精神、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勇气、心中有人民的情怀和驾驭宏大题材的能力,是周梅森的文学创作能成功转化为影视的关键所在。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1年,周梅森初中一年级就以半工半读的名义进入了矿工行列。17岁高中没毕业就继续留在煤矿,做了机械工,这期间听着皮带运输机的噪音,耳朵失聪,加上药物反应,耳朵留下了后遗症。
周梅森全家6口都生活在煤矿,全家的固定资产不足人民币三百元,其中最大的一笔资产是一辆
凤凰自行车自行车,价值人民币156元。家中的家具全是向矿上租用的,大床8分钱,小床4分钱。那时,周梅森喜欢写作,却连一张最基本的书桌都没有。
工作经历
1978年,他在《
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1979年到南京《青春》部任。1985年任
江苏省作协创作组专业作家。
1983年,周梅森发表第一部小说《
沉沦的土地》,该作说的是煤矿行业的故事。1988年被
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为了体验生活,38岁的周梅森到老家江苏徐州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具体事务性工作,每天自己安排时间,想去哪去哪。那段日子里,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政治小说《
人间正道》。
1994年,周梅森回到家乡
徐州市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梅森说:“那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让我充分了解了国家政权的运作形式,也接触到一些官员。”同年,开始涉足股市。1995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作品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曾被
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作协江苏分会专业作家。
1997年创作《
天下财富》,采访中国证监会、
香港联合交易所等。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天下财富》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2005年,周梅森对金丰投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说不,公开发表了《致全国中小流通股东的公开信》,对上市公司股权分制改革方案投反对票,因此被提名为2005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凭借375万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7名。
2009年,他出版了资本小说《
梦想与疯狂》,这是中国当代正面写资本的第一部小说。2014年4月1日,出版书籍《周梅森反腐经典》。2016年12月04日,
中国作家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周梅森当选为主席团委员。2017年2月,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出版。3月,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上映,该剧单集最高收视率破8,在网站播出总量高达300多亿,创下十年来中国电视剧收视最高纪录。全民狂欢的同时,61岁的周梅森也被推上了政治题材小说写作的高地。
2020年12月30日担任
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次年10月21日担任编剧的电视剧《
突围》在
东方卫视、
浙江卫视、
腾讯视频、
爱奇艺、
优酷播出;12月,周梅森入选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名单。
2022年11月5日,编剧的电视剧《
大博弈》登陆东方卫视播出。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编剧电视剧
参考资料:
编剧电影
参考资料:
短篇小说
参考资料:
中篇小说
参考资料:
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战争主题:周梅森的战争小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了较大反响,他的作品通过对“战争与人”的反思,展现了战争小说的新面貌。他的作品通常聚焦于战争中的个体心理冲突和命运浮沉,探讨人的本质。
政治主题:周梅森的小说中经常涉及政治议题,他对当代政治生活有着深入的描绘和理解。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成就的肯定以及对政治、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忧虑。
经济建设主题:从《我主沉浮》和《我本英雄》开始,周梅森的作品转向了经济生活的核心,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资本、市场与权力经济的关系。
民生主题:周梅森的作品也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人群的生存状态。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在发展与生存权发生矛盾时的社会矛盾。
艺术特色
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周梅森的作品往往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展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例如,他的“抗战系列”和“女性系列”等作品,就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细致描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人物形象的立体刻画:周梅森在作品中通常会创造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典型的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角色。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立体刻画,周梅森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周梅森的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述方式,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也使得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语言艺术的精湛运用:周梅森在语言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文字简练有力,既能够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又能够生动地描绘场景和人物。他的语言风格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
官员形象的塑造
周梅森通过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深入探析了政治生态现状,挖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了辨析。《人民的名义》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和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而且还探讨了“人民”名义的虚与实,以及人性深处的恶与善。
周梅森的作品通常不会过多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会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通过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来揭示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问题。他的作品常常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现实主义
周梅森在创作过程中,会深入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他会将这些真实的案例作为创作的基础,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具有强烈现实感的人物和故事。
周梅森经常在小说中塑造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来凸显正面人物的正直和反面人物的腐败。例如,在《人民的名义》中,反腐检察官
侯亮平和贪腐官员
祁同伟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他们的对立行动和结局,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周梅森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城市发展中面临种种问题的现实图画,对形形色色的干部形象的刻画尤见生动和真实。这些作品因改编和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总有一股豪壮的阳刚之气,富于当代意识,但刻画人物时有类型化的倾向。(每日经济新闻评)
周梅森用文学的形式对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官场贪腐进行了大胆而卓有艺术性的表现,其对人的灵魂的挖掘和拷问,在深度和品位上达到了对一般官场小说的超越。在文学与现实、作家与官场等关系的表现的大胆、勇气方面,周梅森做出了精彩的表率。(李敬泽、张胜友、李朝全评)
“周梅森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入手,真正认识到了今天我们党反腐的政治意义在哪里,整个官场政治生态的问题在哪里。周梅森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当然这种政治意识也表现了一个作家的人文情怀,一种从文人的视角建立起来的政治理想。这种理想与政治家的政治理想有重叠之处,但又提供了一些更新的政治视角,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作家对今天反腐斗争的一种深刻认识。”(
贺绍俊评)
周梅森的作品具有着典型特质,首先就是朴素的现实情怀,站在历史的高度、人民的角度,带着火热时代的温度对当下社会气势磅礴进行文学书写,二是强烈的责任担当,通过文字在平凡生活的表象下挖掘出常人不能企及的深度和广度,敢于为人民代言,为群众发声;三是精湛的艺术水准,做到了人民性和当代性的结合,体现了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
郑焱评)
人物事件
被诉抄袭
2017年11月关于《
人民的名义》被诉抄袭一事在网上流传。消息称,京衡律师所主任
陈有西透露,
浦东新区法院已正式受理作家
南嫫(笔名
南嫫)起诉《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及制片单位等8被告,侵犯其原创作品长篇小说《暗箱》著作权侵权案。
11月4日上午陈有西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他从2017年5月受理这个案件,对小说仔细研究比对,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公证工作。此案于11月1日在法院立案。陈有西提供的诉讼服务告知书显示,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向刘三田下达了受理案件的通知书。
作者回应
2017年11月4日周梅森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部作品纯属我个人创作,我阅读的范围、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我不知道
暗箱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所谓抄袭的说法不值一驳,我保留反诉的权利。”周梅森说,目前,他尚未接到
浦东新区法院的起诉书。
周梅森表示,“我向社会宣布,我的作品均出于原创。欢迎全社会对我的作品进行举报。我的一切作品,只要是抄袭的,查实一部,我个人奖励十万元。”
终审判决
2020年5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近日对作家周梅森作品《
人民的名义》被诉侵权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李霞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至此,该案已历时两年六个月。此前,李霞称周梅森创作的《人民的名义》抄袭其小说《
生死捍卫》,并向周梅森索赔80万元,向出版社索赔20万元。一审败诉后,李霞提出上诉。周梅森律师向记者透露,二审法院认为,小说《人民的名义》在人物设置、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独创性表达方面,与案涉作品存在实质性差异,不构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