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树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植物
大红袍茶树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九龙窠最后一岩脚下。大红袍茶之所以能获得“茶中之王”的美称,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
泉水中附有青苔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物种简介
大红袍——武夷十大珍贵名丛之一(现已是省良种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分布:大红袍母树位于武夷山正岩茶区九龙窠龙头岩的悬崖上。清代已有关于大红袍茶树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期,
福建省茶科所将经过二十年选育的纯种大红袍“引种”回武夷山市,进行中后期的繁育、推广。武夷山现有较大面积栽培,周边县市及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及茶场有引种。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现在九龙窠绝壁上仅仅有四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形态特征
植株适中,自然生长高幅多达2米以上,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厚脆,嫩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梗细(是该品种特点),一芽三叶百芽重41.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开花能结果。
生长习性
生育特性
香椿萌动期在3月27~29日,比福建水仙迟6~7d,为迟芽品种,一芽一叶期在4月16~19日,比福建水仙迟5~7d,一芽二叶期在4月22~25日,比福建水仙迟5~7d,开采期在5月9~18日,比福建水仙迟6~8d。
大红袍的开采期
据茶界前辈林馥泉记载:1941年春茶季节,大红袍的采摘时间是5月17日。近十年,武夷山大红袍的采摘时间虽随产地不同和当年气温变化而变化,大体也是在五月中旬左右。基本上是武夷茶区最晚(迟)生种,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下旬,产量中等,以春茶单季计,每667盯产毛茶在100蚝左右(星村前兰茶园树龄14年)。
大红袍茶的滋味
1941年林馥泉《武彝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大红袍记》记载:大红袍香气馥郁芬芳,有似桂花香,冲九泡有余香。现武夷山近十年摸索而生产的纯种大红袍的评审结果,与林馥泉所言相似,前几泡有桂花香,后几泡转有粽叶香,耐浸泡不苦涩,香能溶于水,整体感觉“幽”,是很有个性的岩茶品种。
植物文化
大红袍茶树
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上。明清以来长期为天心禅寺所有。建国以后,武夷大红袍从寺院走向民间,经过60年的科学发展。今年已大面积推广,成为武夷山当家茶树品种(品系)。
品质的划分
大红袍的春茶四月底五月初开采,每级又有细分,根据品质分为三级,以特级为上。除了等级,根据茶青产地不同,还分为:正岩,即茶青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
参考资料
.植物智.2024-09-08
走近大红袍 -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2021-06-08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
植物文化
品质的划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