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所强、弱电专业相结合的二级工科学院。
学院学科建设始于1950年的
东北地区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为本科,学校更名为
哈尔滨电工学院;1995年合校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也进行院系调整,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197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根据2024年3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实验设备总价值约4500多万元;有5个研究所、2个高技术开发公司和1个汽车电子研发中心,设有3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89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科始建于
东北地区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设置电器科和电工材料科。
1953年,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电机专业并入(学校更名为
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校更名为
哈尔滨电工学院),设置电机系、电材系。
197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
电机工程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77年到1998年期间,学校以
强电为主的电气工程学科分为两个系,分别为电机系和电工材料系(1995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等三校合并组建为
哈尔滨理工大学)。
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也进行院系调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原电子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并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同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 000年,“
电机工程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批准。
2003年,“
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
雷清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
六氟化硫及其混合气体的放电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
一等奖。电气工程学科被评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2007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008年,“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009年6月23日至25日,雷清泉院士申请并获得批准的第354次
香山科学会议—“纳米电介质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宏观性能”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2009年,“振兴
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10年,“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同年,批准建设“
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
实验室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院由
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整体搬迁至西区。
2013年7月,
电机工程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月,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2014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排名第二)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
2015年1月,“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首批
黑龙江省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
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
2018年,“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命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2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在岗教职工122人,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导师6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龙江学者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
黑龙江省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3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支,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支,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2支。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终身荣誉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2017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晓红 教授
龙江学者青年学者:
陈明华 教授
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
院系设置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设有6个专业系。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
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成果: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重点学科: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水平及排名:
学院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重大需求,逐步形成了在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纳米工程电介质制备及表征、高压电力电缆制造与质量评价关键技术、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检测与诊断、大型电机运行与制造关键技术等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学院
电机工程学学科排名第20位。其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二级学科排名全国第8位。
2014年由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
科学教育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评出的2014-2015年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0位。
2017年,在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位居全国排名前30%。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
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型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先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研究所5个。
实验室:
研究所:
研究成果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在研的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奖数百项,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每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介质工程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30项,主要企业委托(合作)项目38项,科研获奖14项,发表论文169篇。
科学进步奖:
学术交流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实验室成员定期参加ICPADM、ICSD、ICMIC、CIGRE、JICABLE、ICMDPE、CSQRWC、EMEIT、EuroSimE、IFOST、COMPO、CEIDP、ICEPE等国际学术会议;定期参加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年会、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学术年会、中电元协光电线缆分会、全国
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全国
电机工程学博士论坛等。2015年8月承办了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
实验室部分教授以访问学者身份分别到南非瓦尔大学、
滑铁卢大学、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进行研修;还派骨干人员到
加拿大、
美国、意大利、
俄罗斯等知名大学出国访问交流。
文化传统
学院文化
校徽: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校训: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校风:团结、奋进、务实、创新。
学风:勤奋、严谨、求是、自强。
校歌: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歌
电气精神
执着,踏实,朴素。
学习氛围好,品质善良,用功刻苦。
人才培养
学子荣誉
2015年,陈(电气12-8班)参加“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
一等奖;同年,获得2014-2015年
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2016年11月,在“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王学会(电气15-4)、王瀚晨(电气15-4)、许景华(电气15-4)获得国家一等奖。
2017年3月,周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16级硕士研究生)荣获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8月,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由电气学院学生张宇波(电气15-6 班)、孙文杰(电气15-10班)和姜嬴华(电气15-11班)参加
哈尔滨理工大学代表队(共5人)获得
一等奖。9月,罗一鸣(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4级)荣获由共青团中央、
中国电信集团集团公司、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联合设立的“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国内外交流.哈尔滨理工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