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武乡位于县城北部,东、南与大堰当镇相邻,西与
金罗镇接壤,北与
雷公塔镇、
宜万乡抵界。地理位置优越,与县火车站相距仅4公里,距省道S302线仅0.5公里,全乡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大堰)当——金(罗)线和雷(公塔)——(大堰)当线贯穿。全乡共完成通村公路硬化35公里,完成8000米主渠道建设,王家厂水库北干渠、山门干渠担负我乡农田灌溉的主要任务,可灌溉面积21000亩。全乡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
中武乡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集雨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为4150元,全乡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大幅提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综治维稳力求扎实,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先进单位”、“工业发展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中武乡耕地面积3.2万亩,山地面积2万亩,农业人口1.9万人,主要农作物以棉花为主,约3万亩,水稻1万亩,油菜2万亩,
柑橘属1万亩。抽样调查130户农户汇总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户为3口之家,主要工作模式为父母在家务农,部分家庭兼做零工或棉花小贩子,开小商店,子女外出打工或学习。130户共有人口472人,承包面积862.7亩,人均1.83亩;总收入442.91万元,人均9383元;总支出155.26万元,人均3289元;人均纯收入6094元。
农民人均务工收入3874元,占总收入的41.28%。家庭是否有子女外出打工对普通农户的收入影响较大;农民人均农业收入3464元,占总收入的36.91%,影响农业收入最大的因素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农民其他收入人均2045元,占总收入的21.81%。随着国家对农业补贴的进一步加大,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棉花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小商贩的发展和“打零工”群体的收入。
中武乡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已成为中武乡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要着重抓好二项工作: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施“阳光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加快建立农村劳务输出的协调服务机构,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中武乡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全乡完成工业产值1.5亿元,工业投资1500多万元,招商引资1850多万元,工商税收380多万元。全乡工业企业达到38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人。农村经济大幅提质,通过办点示范、合作开发、引进大户、升级改造等多种方式方法,农业招商引资370万元,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广名优稻、棉、油品种,搞好丘岗开发,大力发展优质精品水果产业,全乡优质率达到96%以上,提升了农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
中武乡紧扣“服务为民”的宗旨,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扎实工作,努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公益事业稳步推进,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综治维稳力求扎实。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武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全乡工业产值由2002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3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新上重大工业项目10个,完成招商引资近亿元,全乡工业企业达到38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人。中武煤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完成深部煤炭资源改造,原煤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万吨提升到8万吨,年纳税可达800万元;亘山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多项技扩改技术,水泥产销两旺,年产8万吨;澧县五星纸品厂完成前期投资300万元,年生产各类工艺纸品4亿个以上,吸纳附近农村400名劳动力就业,年创务工收入320万元;
中武乡2004年9月新建湘源棉业有限公司,完成投资230万元;2004年新建东鑫
米厂,完成投资215万元;2003年新建四通石膏粉厂,完成投资150万元;推进棉花市场壮大,引导商贩向公司转化,五年共新建26家棉花
加工厂,完成投资20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1200万元,全乡棉花加工企业年吞吐量达5万吨。认真落实“三农”政策,通过办点示范、合作开发、引进大户、升级改造等多种方式方法,农业招商引资370万元,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158元提升到4150元,年均增长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