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庆村隶属于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地处按板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58公里。东邻联盟,南邻杏城,西邻安康,北邻恩乐。辖磨庆、
响水县等17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58.27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21 ℃,年降水量1,100毫米。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351亩(其中:田1179亩,地2172亩),人均耕地2.0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4095.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7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0亩,其中养殖面积20亩;其他面积50000亩。有
铜矿等资源。
人口卫生
该村至08年底有农户500户,村人口1713人,其中男性852人,女性861人。其中农业人口1641人,劳动力980人。该村以
哈尼族、
彝族为主(是汉、少数民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673人,彝族510人,其他民族53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6人,占人口总数的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79人,参合率81%;享受低保12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1.52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120.7万元,占总收入的46.15%;畜牧业收入20.01万元,占总收入的7.65%(其中,年内出栏
肉猪20头,
肉牛4头,
肉羊20头);
渔业收入2.8万元,占总收入的1.07%;林业收入95.43万元,占总收入的36.49%;第二、三产业收入16.58万元,占总收入的6.33%;工资性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29%。农民人均纯收入1526.68元,农民收入以林业、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8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人(占劳动力的3.06%),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15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林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5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80万元。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19人,距离镇中学3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9人,其中小学生92人,中学生27人。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21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27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5%)。有49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5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9%和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5户(分别占总数的58%和51%)。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18辆,摩托车17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20亩,有效灌溉率为9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9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5户;建有小水窖33口。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
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0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5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569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4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劳200个(劳均200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土地、山林纠纷不断,农民文化素质底。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茶叶、核校。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4个,党员总数49人,党员中男党员40人,女党员9人。 团员60人。该村到2015年底,有9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89.4338万元。其中:
上海市帮扶50万元,群众自筹39.4338万元。内容包括:
2009年实施15个村民小组的整村推进工程:2010年实施大田丫口新农村建设,总投资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