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根据地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由中共渭北地区党组织领导创建的根据地。它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包括富平、
耀州区、
泾阳县、
淳化、
高陵区、
蒲城县、
白水县等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750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
1928年5月,
三原县、泾阳、淳化等地农民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交农”与武装围城斗争。
8月1日,
渭北游击队在武字区成立。同月,武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黄子祥,副主席唐玉怀。
11月9日,
三原县、富平、
泾阳县、
高陵区、耀县、淳化等县民团和三原、
庄里镇、小丘的
中国国民党驻军对武字区发动“围剿”,党、团员及干部五六十人被枪杀。
12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贾拓夫在富平恢复了中共渭北特委,不久,特委取消,成立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刘林生、
刘映胜、赵伯平先后任书记。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及
渭北游击队先后恢复。
1933年3月,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总指挥李平,政委金天华。7月,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改编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团,团长黄子祥,政委
杨森。
红四团为策应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北上,在
三原县、富平交界处设伏,全歼张德润民团。此时,武字区、富平等地的镇反、分粮斗争基本恢复。
1933年8月,
中国国民党渭北“剿匪”司令刘文伯调集六个团以上兵力,对渭北根据地进行“围剿”,大肆捕杀干部和群众,红四团被迫于8月上旬撤离心字、武字两区,转移至
耀州区照金,渭北根据地被国民党军队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