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春华先生捐赠的,座落在松山,雕塑群占地8400平方米,共有402件作品,以士兵为主体,分为跪射俑、炮兵俑、驭手俑、女兵俑、娃娃兵俑、驻印军方阵、盟军方阵等;选取抗战名将戴安澜、约瑟夫·史迪威孙立人三位独具个性和影响的军官为军官代表,用当代雕塑的理念给他们独立安排位置,给观众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对那段历史的深刻理解,以现年112岁居住在龙陵县的付心德为代表的在世中国远征军方阵,展示他们当今之面貌。
松山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的英姿。
远征军雕塑群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李春华于2013年9月3日创作完成!
2013年9月3日
2013年9月3日上午,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创作者李春华一早便前往松山,为最后一座雕塑—约瑟夫·史迪威雕塑安放头像。
2013年9月3日下午,远征军段国杰将军的儿女,也在雕塑群落成典礼前完成了先父“埋骨战地”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安葬在雕塑群前面,让他永远和曾一起与日军拼命的战友为伴。
2013年9月3日下午,陆续有来自湖南省云南省、新疆等地的抗战老兵,抵达龙陵县县城。有老兵说,以往自己为国家和民族流血,如今能得到官方、媒体、艺术家和志愿者等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关爱,自己不仅欣慰而且很开心,也会将勋章永久地珍藏下去。
约瑟夫·史迪威雕塑最后一个完成
2013年9月3日上午8时30分许,艺术家李春华来到了松山。因为前夜下雨,上山的路上仍有些泥泞。
工人正忙碌着给上山的路挖坎铺石,为让碎石不会一踩就陷,工作人员还从山林间找来大堆的松针叶。据了解,3日上午将有200余位嘉宾和工作人员,前往远征军雕塑群揭幕现场参加落成典礼,龙陵县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降雨不会对当天的活动造成影响。
李春华说,雕塑群是以士兵为主体,选取戴安澜、史迪威、孙立人等22位将军为军官代表,突出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在世中国远征军老兵,以表达迟到的关怀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深刻理解。
10时许,李春华站在右侧最前方的角落里,他身前是最后一位没有安放头像的约瑟夫·史迪威的雕塑。他将一个白色头像慢慢放在雕塑身躯上,细致地调整雕塑头部与身躯的角度,待吻合后他说,“历史终将记住他们。”
雕塑群距松山战场遗址数百米
在松山护林已有20余年的杨金满老人介绍,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位于缅北滇西战役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几百米处,与松山抗日战场遗址遥相呼应。
松山市上高大的松树密布,但杨金满站在其中两棵弯扭的古树前,指着树上大大小小的坑洼说,这就是当年远征军与日本军队作战时留下的弹孔,“现在也只有这两棵树,是当年存留下来的古树了。”
修理的工人也不时会清理出当年战争遗留的弹壳弹片,并向路人展示。
杨金满说,滇西抗战是我国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早向日寇发起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法西斯主义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发生在1944年5月至1944年11月的这场战役中,龙陵县因地处滇缅公路咽喉,成为中日双方交战的核心地区,战斗尤为惨烈。
松山则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全面进攻日军于滇缅公路设置的防御制高点,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中重要的山地攻坚战场之一。
据介绍,这场战役历时3个月零3天,从1944年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结束。前后共计大仗10余次,小仗上百次,中国军队全歼日军1260多人,但也付出惨重的代价,死伤官兵7675人。
特写
402座远征军雕塑,分12个阵型面朝松山战场遗址
走在缓坡上的雕塑群中,402座远征军白色雕塑,分12个阵型巍然站立,面朝松山战场遗址。
李春华说,这样的选址是经过多方考虑的,“让这些远征军面对曾经发生过激烈战争的战场,是为了体现他们对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们誓死守护松山的决心。”
雕塑群前方是一块宽敞的空地,放眼望去,整个雕塑群成阶梯状前后分布。远征军雕塑群最前端则种了几棵青松,前两个方阵分别为持枪与不持枪的军人,而后可以看到娃娃兵和女兵以及作跪射姿势的男兵阵型。
李春华说,老兵阵型前排最中间位置,站立的是现今已知最长寿的113岁抗战老兵付心德老人雕像,其他几位仍在世的抗战老兵雕像则分布其周边。“我对抗战老兵雕像都做了标记,在雕塑座基脚步平台上,都有他们的个人简历,也是想供后人瞻仰。”
松山——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的英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远征军雕塑群
2013年9月3日
雕塑群距松山战场遗址数百米
特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