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9月14日下午,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暨“2011计划”项目共建单位联席会议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苏州大学等20余家合作单位参加参加。
概述
会议由园区管委会主办。“2011计划”项目共建单位代表分别就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详细的交流和商讨,各方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摸索出一套面向区域发展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和体系,在园区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具备天然的物理集聚优势、良好的纳米科技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独特优势,各方表示将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013年3月8日,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答辩,2013年4月11日,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合作单位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为主导,苏州大学牵头,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东南大学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等单位参与。
研发平台
教育部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研究中心
以苏州大学为技术依托、以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化依托,产学研合作建立,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定位"面向国家与行业的重大需求,解决行业的关键难题,研发工程化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推动成果产业化,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主要从事微纳结构材料、器件、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工程化,涉及数码激光图形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纳米压印技术与装备、先进显示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在微纳图形化设备和纳米压印方面,开展工艺与新材料创新,实现了微纳结构光学器件与薄膜的产业化;柔性纳米材料与器件已成功应用平板显示、LED照明、环保材料、公共安全等领域,带动下游产出数十亿元。
中心拥有一支高效率的、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负责人陈林森研究员是我国微纳制造领域专家,团队被评为国防创新团队、首批20个江苏省省级创新团队,成员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重要任务
多方参与、独立运行,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任务牵引、开放流动,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寓教于研、寓教于产,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评价、面向区域,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需求导向、交叉融合,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汇聚资源、开放共享,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将中心建成人才的特区、资源的特区、管理的特区、创新的特区。
总体目标
经过八年努力,中心将形成完善的人才、学科、科研、产业四位一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建成国内纳米技术专业化领域高起点、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创新型和应用型学院,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导向型人才培养中心,建成面向区域发展的纳米应用领域国家实验室,为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学科布局合理、人才优势突出、产业形态高端、载体建设专业,公共平台完善、金融支撑有力、服务体系完备的科学教育协同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发展水平最高、国际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述
合作单位
研发平台
重要任务
总体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