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韫美(1936年3月4日-),男,中国计算机软件专家,云南昆明人。他是我国早期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在60年代初、中期,董韫美主持并作为主力研制出我国最早的实用
高级语言BCY和有关
计算机上的编译器。此后,他主要从事软件理论、技术、工具以及汉字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董韫美主要从事软件规约与软件设计方法研究。2013年,董韫美获得
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1956年毕业于
吉林大学数学系,同年进入
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78年赴美国Stanford大学进修。1979年提出用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的实现技术。1983年起为研究员,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作。8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
可重用软件技术。90年代以来,研究形式规约的获取与复用,提出基于复用的文法推断方法,和提出一种新的
递归函数理论:上下文无关语言上的递归函数CFRF。1993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5年6月受聘为
吉林大学教授。
2005年6月受聘为吉林大学教授。董韫美,我国计算机软件先驱者之一,在软件理论、技术、工具和汉字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1936年3月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进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3年起为研究员,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起到软件所工作。1990年被授予“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和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中期,主持研制出了国内最早的实用高级程序语言BCY,并在119机、109机、015机等机器上实现了相应的编译程序及其他系统软件。其后的工作包括形式语言理论、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1978-1980年,首先提出用
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的实现技术,建立了实验系统,后又发展成汉字字形设计系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
可重用软件技术研究。在形式规约知识的获取与复用研究中,提出通过机器学习获取规约的MLIRF方法和有关的实现技术,提出上下文无关语言上的
递归函数理论。目前从事软件规约与软件设计方法研究。他曾经在软件理论、技术、工具和汉字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八十年代初,首先提出用
计算机设计高质量汉字字形的参量图形学方法,解决了有关的实现技术,建立了实验系统,进而发展成汉字字形设计系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率先在国内开展
可重用软件技术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软件规约与软件设计方法研究。研究形式规约的获取与复用,提出基于复用的文法推断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
递归函数理论:上下文无关语言上的递归函数CFRF.先后获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多人。
董韫美通过按推导树高度对句子分层,建立了句子集合中的分层词典序。进而发展出一种基于文法的,依分层词典序的,CFL句子
计数和枚举方法,获得句子枚举的多个高效算法。对于无二义CFG,首先提出一个基础算法N2L,时间复杂度为O(n·lg(n)),n是被枚举句子的长度。对N2L进行改造,得到两个算法TD和BU,时间复杂度均为O(n)。对任意CFG,利用其推导树文法为工具后,文法无二义的限制被去除。对于一般的CFG,不论是否二义文法,也得到了依分层词典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的枚举算法,同时枚举出句子及其推导树。
董韫美院士,作为我国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杰出先驱,他在软件基础理论、技术、工具以及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