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带(
黑灰蝇豹:Dasypus novemcinctus,英文名:Nine-banded
犰狳),是犰狳科犰狳
属下的物种。主要分布于
美国南部、
墨西哥、中美及南美大部分地区。九带犰狳对人的
麻风分枝杆菌易感,是研究人类瘤型麻风病和制造麻风疫苗的重要动物模型。
九带犰狳是美国唯一发现的犰狳科物种,1849年,
得克萨斯州南部首次记录九带犰狳。19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因为自然
栖息地的屏障,抑制了九带犰狳的扩散。19世纪末
欧洲殖民者大规模定居德克萨斯州南部,人类的交通和商业往来,以及公路铁路的扩张、自然扩散,九带犰狳的分布在美国迅速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扩展,截至2008年,其数量达到3000 万~5000万只,扩张速度是其他
哺乳纲的10倍;截至2014年,九带犰狳分布范围包括美国15个州,并进一步向东北部扩张。九带犰狳体长为60~80cm,体重为3.6~7.7kg;其腿短而有力,趾有锐利的爪,很适于掘穴;身体的上部有革化的
甲壳亚门防护,甲头肩之间和背尾之间都有一皮肤褶,甲壳的中间部有9个可动带,以皮肤褶襞连接,九带犰狳由此而得名。九带犰狳不冬眠,擅于游泳,天然食性是食虫,喜欢昼伏夜出,栖息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森林,草原和半
荒漠等。九带犰狳遇掠食者的威胁时,采取的第一个防御手段就是逃跑,如果逃跑失败,它会很快地挖一个洞穴躲起来,其他的防御手段还有装死和突然跳到空中。
2013年,九带犰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九带犰狳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穴居物种,它们挖掘了许多大型洞穴,这些洞穴为它们的环境提供了复杂性,也被许多野生动物物种所利用,成为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带犰狳因其低体温、寿命长、有复杂的背甲结构并容易发生突变、有低氧负荷能力、规律的一胎四仔、免疫反应弱、对人某些疾病易感等特征,对研究感染、遗传、免疫、化疗等很有价值,是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有用的实验模型。
物种演化
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是美国唯一发现的
犰狳物种,1849年,
得克萨斯州南部首次记录九带犰狳。19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当地的自给猎人、格兰德河作为物理障碍,以及火烧灌木林和树木的生长,构成了自然
栖息地的屏障,抑制了九带犰狳的扩散。
欧洲殖民者在19世纪末期大规模定居德克萨斯州南部,并且停止火烧,使灌木林和树木逐渐发展起来,为九带犰狳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九带犰狳自然分布区迅速扩张。人类的交通和商业往来,以及公路铁路的扩张、自然扩散,加速了九带犰狳在德克萨斯南部的历史分布区。截至2008年九带犰狳的分布在美国迅速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扩展,数量达到3000 万~5000万只,扩张速度是其他哺乳类的10倍;截至2014年,九带犰狳分布范围包括美国15个州,并进一步向东北部扩张。
1973年,人们发现九带犰狳可以感染
麻风病,麻风病的研究才得以迅速发展。
分类
亚种分化
九带犰狳是
犰狳(Dasypodidae)犰狳属(Dasypus)下的物种。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分类标准中,该物种被分为6亚种分别为:九带犰狳安第斯山亚种、九带犰狳
哥斯达黎加亚种、九带犰狳加勒比海亚种、九带犰狳巴西亚种、九带犰狳
美国南部亚种、九带犰狳
指名亚种,具体分类情况如下表:
参考资料:
按用途分类
九带
九绊犰狳按用途可分为两类:实验研究用九带犰狳和野生九带犰狳。
实验研究用九带
犰狳:其体温低、寿命长、对多种
病原体易感等特征,对研究感染及慢性感染、遗传、免疫、化疗等有很高的价值。
野生九带犰狳:九带犰狳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穴居物种,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态特征
九带犰狳上体两侧和四肢外侧常覆盖着骨板与鳞板,并由几列可动的横带分成前后两部,横带间由弹性皮肤连接。耳小,舌能伸缩。全身披上一层硬又厚的护甲,这层护甲由一片一片的鳞片组合起来,每一块鳞片都很坚硬。腹部无鳞片只有粗毛,稀疏而成簇分布。九带犰狳体长为60~80cm,体重为3.6~7.7kg;初生的九带犰狳体重50~150g,从鼻到尾尖全长25~30cm。
牙齿
九带犰狳的牙齿有16个,发育不全、珐琅质很少,所以不能啃咬;其牙齿细小,钉状,终生生长。
四肢
九带犰狳前肢3~5指,指爪弯曲强大,后肢5趾,后腿短而有力,趾有锐利的爪。
鳞甲
九带犰狳身体的上部有革化的
甲壳亚门防护。甲壳主要分为3个部分:头,肩为一尖的屑壳所覆盖,大部分背部、胯、骨盆,到尾都覆有甲壳。头肩之间和背尾之间都有一皮肤褶襞。甲壳的中间部有9个可动带(以皮肤褶襞连接),九带犰狳即因此而得名。每条带又由50~75块鳞甲组成,表观上看近似
鱼鳞病。
雌雄区别
雌九带犰狳有一泌尿生殖裂口的
阴道及
尿道,有与人类相似的单
子宫。雄九带犰狳有
睾丸,位于腹腔。
生理特点
九带
九绊犰狳是20余种犰狳的一种,属低等哺乳动物。九带犰狳体温低(直肠温度30-36
摄氏度),其低体温可使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寿命长(12-15年),有利于
麻风病的研究;对多种
病原体易感;固定的单卵四胎,有助于研究遗传及易感性。
九带犰狳的红
细胞小,骨髓细胞含有一个多叶核,
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比人高,但血清
电泳与人类似。红细胞内含钾量高,含钠量低,与人相同,但与犬、猫相反。有低氧负荷能力,免疫反应弱,仅有原始免疫反应。
九带犰狳鳞甲及带型常常因遗传变异而发生变化,如出现双鳞片、异常带或带的某个部分发生变化,或多生一带或部分带等。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九带犰狳天然食性是食虫,主要吃
甲虫(成虫和
美国白灯蛾)、蚂蚁和
白蚁;小型的
脊椎动物、水果、
植物病原线虫、
鸟卵和龟蛋;也吃腐肉,
毒蜘蛛、
蝎子和蛇等。
节律行为
九带犰狳不冬眠,喜欢夜间活动,昼伏夜出,栖息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森林,草原和半
荒漠等,寿命长达12-15年。
新的研究表示,九带犰狳活动模式受
人类活动的影响。九带犰狳根据
栖息地的不同有灵活的日间活动模式。在人类活动存在的情况下,九带犰狳会转向夜间活动;在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九带犰狳仍保持日间活动。
社群行为
九带犰狳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穴居物种,它们在活动范围内挖掘出许多大型洞穴,每只九带犰狳能挖掘约10个洞穴,这些洞穴大约20厘米宽,15厘米高,平均50厘米深,洞穴的入口堆积着土壤或落叶层。九带犰狳在洞穴内生活、产仔等,洞穴及入口处堆积的土壤和落叶被不同的野生动物所使用,如
地鼠、沙漠龟、山猫、
郊狼、
灰狐、松鼠、蛇、各种鸟类等,满足了不同的野生动物的各种需求,例如觅食、避难、隐藏食物、繁殖等。这些洞穴为它们的环境提供了复杂性,也被许多野生动物物种所利用,成为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御行为
九带犰狳的护甲除了可以防御敌人的攻击外,又可以在逃入洞穴以后,将洞口紧紧地堵起来,以便安全地躲在洞里;在遇到强敌而实在无法脱身的时候,干脆把四脚一缩,整个身体平贴在地上;或者把身子从头到脚卷起来,变成一团球形,让敌人对它没办法而得以逃生;九带犰狳的其他的防御手段还有突然跳到空中。
行为特点
九带犰狳善于游泳,天然习性是食虫;其后腿短而有力,趾有锐利的爪,很适于掘穴。当掘洞速度快或者逃跑时,九带犹除能建立低氧负荷状态,能抑制呼吸10分钟,在此期间心搏变慢迅速发生,但体温变化不明显。
分布栖息
九带犰狳产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及南美大部分地区。
栖息地多为大草原、
灌木丛、草地和森林;其栖息的最适温度为20°~25℃。
九带犰狳是在美国发现的唯一的
犰狳物种,自1849年在
得克萨斯州南部首次记录以来,九带犰狳的分布在美国迅速向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扩展。截至2014年,九带犰狳分布范围包括美国15个州,并进一步向东北部扩张。
生长繁殖
九带犰狳每年春季分娩一次,初夏配偶交。雌九带犰狳有一泌尿生殖裂口的
阴道及
尿道,有与人类相似的单
子宫。雄九带犰狳有
睾丸,位于腹腔。
交配
九带犰狳规律地产生于一个
受精卵,夏初配偶交媾,经交配后受精卵有一个延长的胚胞着床期,为14~16周。
妊娠
九带犰狳在子宫内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组完全相同的四胞胎,这种现象称之为多胚现象。九带犰狳的妊娠期为4个月,但这不包括卵子受精和子宫壁植入之间长达几个月的可变延长期。在此期间胚泡在子宫中游离存在,不贴子宫壁,安静地沐浴在子宫液中。胚泡一日着床则迅速发育,从胚泡底发展出4个胎芽,形成初级条纹,胚细胞团经历2次增值,导致4次类似区别性别组成的隔离,再发展成4个胎儿,每年春季分娩1次,一胎4仔(同卵,单合子),规律性地产生于同一个
受精卵,因是同卵所生,故各仔性别同。
出生
小犰狳出生后,生长很快,且在出生的同时眼睛也随之睁开,能步行,身披软而完整的
甲壳亚门,随年龄增长变硬和革化。初生体重50~150g,从鼻到尾尖全长25~30cm。胎儿的
肾上腺很大,如人和
灵长目。 九带犰狳的寿命为12-15年。
实验研究
九带犰狳特征:1,低体温(32℃~35℃);2,规律地一胎四仔(同卵,单合子);3,免疫反应弱;4,对某些人类的疾病易感;5,寿命长(一般12~15年);6,有低氧负荷(
氧 debt)能力;7,有复杂的背甲结构,并易发生突变;8,有一个延长的胚胞着床期(约14~16个星期)。九带犰狳其低体温可能使淋巴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寿命长有利于
麻风病的研究;对多种
病原体易感;固定的单卵四胎,有助于研究遗传易感性。这些特征对研究感染及慢性感染、遗传、免疫、化疗等有很高的价值。
物种保护
九带犰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