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
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
“巴彦塔拉”为达斡尔语,含有“富饶的平原”之意,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也称辉阿木斯日(辉河口),因辉河在此汇入伊敏河而得名。“巴彦塔拉”原属巴彦托海公社的一部分,1961年6月15日划出成立巴彦塔拉公社,1984年10月1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巴彦塔拉公社,在其行政区域内成立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是鄂温克族自治旗唯一的民族乡。
基本概况
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北部,东经119°26′21″-119°46′40″,北纬48°53′42″-49°06′57″。全境南北长22.5公里,东西长24.2公里,乡所在地距 首府巴彦托海镇14公里,东、东北与巴彦托海镇为邻,南部和西部与锡尼河西苏木接壤,西北与陈巴尔虎旗交界。面积为418.48平方公里,辖6个嘎查、1个居委会,分别是:巴彦布拉尔嘎查、巴彦诺尔嘎查、巴彦朝格嘎查、巴彦温都尔嘎查、伊兰嘎查、纳文嘎查、砖厂居委会。2006年共2198人,757户;其中牧业人口1362人,447户。全乡有7个民族,主体民族是达斡尔族族,达斡尔人口1489人,占总人口的66.3%。巴彦塔拉乡地貌形态以低山、平原、漫岗为主。全乡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4℃,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无霜期为113天。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场56万亩,牲畜饲料地11.42万亩;地下富含矿石、河流沙、膨润土、黄沙土;树木有:柳树、灌木等;草本植物有:羊草三棱草大叶章六二韭马莲等;药材类植物有:黄芪、防风、芍药玉竹等。全乡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流经伊敏河镇辉河两大水系。
经济建设
2006年,巴彦塔拉乡地区生产总值为228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农牧业)119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2.03%,第二产业(工业)177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7.74%,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92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0.23%。
农林牧渔业
2006年,巴彦塔拉乡农牧业总产值为1261万元。
(一)农业
巴彦塔拉乡的农业主要是以庭院种植马铃薯、白菜为主。2006年,种植马铃薯1200亩,产量为24万公斤,产值为9.6万元;种植白菜50亩,产量为6万公斤,产值为1.5万元。
(二)牧业 畜牧业是巴彦塔拉乡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2006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48997只,其中能繁母畜3226头只,占总数的6.4%;到2006年底过冬牲畜为23600头只,其中大牲畜4337头只,小牲畜19257头只;全乡现有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14人,2006年牲畜免疫率达100%。八十公里奶牛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总投资400万元的奶牛小区全面竣工,建起了37个规模化、集约化奶牛示范牧场;招商引资100万元在哈日嘎那维烈新建一高产奶牛牧场——卓天牧场。牛奶产量9784吨,肉类产量716吨。
(三)林业
巴彦塔拉乡受地理条件及历史因素的影响,林业主要以灌木林、柳条林、人工林为主。灌木林、杞柳林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中。近年来,人工造林共1000亩。
(四)水利
2006年,全乡草场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建设节水灌溉饲料地900亩。
(五)农机
巴彦塔拉乡农机副业发展非常迅速,播种、打草、拉草、收割等基本实现机械化,摆脱了人工打草、人工播种、牲畜运输的格局。全乡现有汽车15台,大中型拖拉机4台,小型拖拉机371台,打草机289台,搂草机289台。由于巴彦塔拉乡地处旗所在地附近,交通、通讯便利,小型拖拉机也兼作副业运输。
旅游业
巴彦塔拉乡作为鄂温克族自治旗唯一的民族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交通、通讯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辽阔的天然牧场、蜿蜒曲折的河流、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独具特色的达斡尔族民居、风味独特的达斡尔传统美食、华美的达斡尔民族服饰、欢快的达斡尔民族歌舞,都将使游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招商引资200万元建成的晨光生态公园座落于三道湾风景区,亭台楼阁掩映于蓝天碧水、绿树芳草之间,景色怡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伊兰嘎查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筹措资金成立了伊兰达斡尔民俗风情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在继续支持晨光生态园发展的同时,将引进资金100万元筹建索伦鄂温克风情园。新建的达斡尔族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与达斡尔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及历史文化资料,馆藏展品丰富,布局合理,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爱国主义风格,为了解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风情提供了资料,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达斡尔民俗博物馆。
交通邮电
巴彦塔拉乡近年来交通、通讯业发展迅速。海伊公路纵贯南北,海东公路延伸草原深处,乡、嘎查公路交通便捷。2006年有乡级公路10公里,村级公路28公里,其中新铺设乡间公路3公里。全乡现有电信所1个,拥有程控数字交换机1部,电缆总长14964米,并架起了移动电话信号传输塔,提高了移动电话的信号接收质量。全乡共有电话984部,其中固定电话400部,移动电话584部,户均拥有电话1.3部。全乡有5个嘎查通公路、5个嘎查通邮、通电话、通电、通自来水,计算机网络覆盖全乡;生活用燃气普及率为10%。
商贸
2006年,全乡共有商业网点14家,从业人员16人,社会商品零售额 16.1万元,年总收入达 13.6万元。
财税金融
由于近年来连年受灾,牧业税实行免征政策,巴彦塔拉乡2006年地方财政没有收入,主要经济来源是旗财政补助。巴彦塔拉乡2006年总收入155万元,支出155万元,财政管理实行统一预算、统一划拨和零户统管。
城镇建设
巴彦塔拉乡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牧民建起了砖瓦房,乡间铺设了柏油路、沙石路,并实现了“按规划修路、建房”的目标。
环保生态建设
2006年巴彦塔拉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又迈新台阶。由于草场退化、沙化较严重,全年共休牧40万亩进行草场改良,治理沙带200亩,人工种草21500亩。
个体私营经济
2006年巴彦塔拉乡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投资60万元。投资50万元对晨光生态公园旅游区进行了改扩建,筹措资金10万元兴建了伊兰达斡尔族风情园。
社会事业
教育
巴彦塔拉乡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全乡共有小学1所,教职工43人,校舍总面积为1409平方米。;成人教育学校1所,共有专职教师2人;小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环境达到标准化,通过了自治区的“两基”验收,并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2006年9月因整合教育资源,巴彦塔拉乡小学撤并,全乡小学生均在旗所在地小学就读。
科技
始终坚持“科学养殖、科技兴牧”的方针,大力实施“科学教育兴乡”战略,建设节水喷灌饲料地,改良草场,举办科技养殖培训班,全面推广牛冷配、羊人工受精卵技术。注重对牧民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
文化
高度重视特区文化阵地建设,以绿色巴彦塔拉、银色巴彦塔拉为基调,突出民族、民俗特色,宏扬民族文化,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建有达斡尔民俗博物馆。重视提高牧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乡6个嘎查、1个居委会全部实现村村有广播、户户有电视,并架设了有线电视网络。乡文体站设施齐全,经常与旗文化馆、乌兰牧骑、电影公司联合为牧民举办歌舞晚会和文艺演出并播放科学教育影片。协会活动历来十分活跃,专门成立了鲁日格勒协会和达斡尔广场舞协会,经常在全旗各地组织的那达慕大会上表演。并以文化中国艺术节的召开为契机,每年开展系列文体活动。
体育
巴彦塔拉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赛马协会1个,摔跤协会1个,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夺宝队1个、曲棍球队成年组、少年组各1个。乡少数民族运动员在自治区、市、旗举办的那达慕大会、运动会上均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卫生
巴彦塔拉乡现有卫生院1个,甲级卫生室1个,共有医务工作人员12人,其中医生6人,护士2人,药剂师3人,财务人员2人(其中1人兼职)。医疗设备较齐全,基本能够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2006年,全乡的小儿的预防免疫、接种率达100%。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1%。
计划生育
巴彦塔拉乡现有计划生育专职干部5人,计生助理员7人,四术医生1人,计生人口学校8所,计划生育协会8个,生殖保健医疗设施1套。2006年新生儿全部为计划内出生,计划生育率达100%。
人民生活
2006年全乡牧民人均纯收入3324元,是1990年时人均纯收入645元的5.15倍。全乡现有标准化砖瓦住房345户,22800平方米,摩托车381台,电冰箱308台,洗衣机472台,放像机455台,收录机461台。
村屯情况
巴彦布拉尔嘎查: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总户数159户,总人口442人,其中小康户19户,共有党员15人。2000年以来,嘎查围绕发展城效型奶源基地、肉类基地、蔬菜基地的思路,抓住全旗“80公里奶牛带”建设的契机,以项目资金为支撑,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入驻奶牛小区,并在奶牛小区以外的地区大力推广小规模、大群体模式的奶牛饲养;积极引进定单式种植业,引导牧民发展庭院经济,努力增加牧民收入。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7573头(只),其中:牛1150头,马176匹,羊6247只。牧民人均收入3389元。
巴彦诺尔嘎查: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20公里处的大力村,总户数83户,总人口215人,其中小康户25户,共有党员12人。嘎查不通常电,大部分牧民使用风力发电机。嘎查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6545头(只),其中:牛1084头,马48匹,羊5390只。牧民人均收入4471元,是全乡最富有的嘎查之一。
巴彦朝格嘎查:位于乡所在地西北乌珠尔布日敦山上,距巴彦托海镇以西10公里处,总户数22户,总人口42人,其中小康户11户,共有党员11人。海东公路经过嘎查,交通较为便利,不通固定电话,可通移动电话。大多数牧民居住在巴彦托海镇,嘎查畜牧业主要以饲养奶牛和肉羊为主,居住在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的牧民多从事第三产业。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6445头(只),其中:牛775头,马42匹,羊5598只。牧民人均收入4947元。
巴彦温都尔嘎查:位于辉河桥以南,海伊公路东侧,乡政府以北1公里处,总户数98户,总人口288人,其中小康户21户,共有党员18人。嘎查有集体草场3000只。嘎查有活动室。附近有乡乡卫生院、纳文卫生室可提供文教、卫生服务。2000年以来,嘎查以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出路,抓住奶源基地建设的契机,调整畜群结构,重点发展奶牛业,奶源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坚持建设养畜,通过四年的努力,嘎查全部草牧场均完成了围栏封育。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4615头(只),其中:牛1038头,马53匹,羊3313只。牧民人均收入3737元。
伊兰嘎查: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以南1公里处,总户数80户,总人口221人,其中小康户8户,共有党员13人,嘎查已实现了通电、通路、通话、通有线电视。嘎查有集体草场1000亩。嘎查以畜牧业为基础产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近年来在千村扶贫项目的拉动下,嘎查牲畜头数明显增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进订单式鸡、鹅、北极狐养殖。以独有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筹措资金成立了伊兰嘎查达斡尔民俗风情园,增加了牧民收入。并积极与扶贫包扶单位联系修建了嘎查活动室,目前已投放正常使用。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3401头(只),其中:牛716头,马26匹,羊2551只。牧民人均收入2616元。
纳文嘎查:位于辉河桥以南1公里处,海伊公路西侧,总户数146户,总人口464人,其中小康户42户,共有党员18人。嘎查集体经济有羊230只,嘎查有活动室。附近有乡卫生院、纳文卫生室可提供文教、卫生服务。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6517头(只),其中:牛1094头,马80匹,羊5235只。牧民人均收入2065元。
砖厂居委会:位于西山脚下,总户数 169户,总人口526人,小康户67户,辖区内有纳文卫生室,无居委会活动室,无集体经济。2006年底,牲畜总头数1053头(只),其中:牛753头,羊300只。
社会发展
已经形成了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的煤炭工业;以硝酸钠开采转化为主的盐化硝化工业;以石膏滑石石灰岩开采加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驼绒制品和手工地毯为主的纺织工业和以肉类肉苁蓉锁阳为原料的酿造业及药品加工业亚洲最大的厂——泰达制钠分公司,全国第一个机械化湖盐厂“吉兰泰镇盐化集团”,全国最大的苯甲醚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燃料生产基地——阿拉善盟西北染厂,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化工厂企业“吉兰泰碱厂”、优质“太西煤”出口基地、全区探明储量最大的“珠拉金矿”均在我旗境内。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该地方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大兴旅游产业。旗委政府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出台了“加快工业化的意见”,依托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快资源转化,培育形成八大特色产业,分别是以原盐资源为依托、以原盐-制钠-染料等为链条的盐化工产业;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以原煤-精洗-精焦为链条的煤化工产业;以芒硝资源为依托、以芒硝-硫化钠苯甲醚等为链条的硝化工产业;依托高载能工业园区政策发展以、铁合金等为主的高载能产业;以黄金资源为依托的黄金产业;以铁矿资源等为依托的铁铜采选产业;以风力资源为依托的风力发电产业;以苁蓉系列产品、矿泉水为主的饮品饮料业。
人口信息
截至2020年11月1日,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常住人口为1076人。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经济建设
农林牧渔业
旅游业
交通邮电
商贸
财税金融
城镇建设
环保生态建设
个体私营经济
社会事业
教育
科技
文化
体育
卫生
计划生育
人民生活
村屯情况
社会发展
人口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