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和
重庆市的乡村
古桥,悬剑的较多,是这些地方的文化特征之一。而且主要流行于贵州重庆一带的
土家族区域,反映土家族古文化。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杉树镇黄土村与
德江县枫香溪镇木佬云村交界处,一座始建于
道光戊申年(1809年)的天马桥桥拱正中悬挂着一柄斩龙剑,民间说法是防止 蛟走水时(所谓 走蛟)冲坏了桥。
2008-06-12源自
人民网的新闻“贵州印江:罕见百年古桥悬挂斩龙剑”有报道:人民图片网6月12日报道 2008年6月11日,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黄土村与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木佬云村交界处,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戊申年(1809年)的天马桥桥拱正中悬挂着一柄斩龙剑。天马桥和斩龙剑,距今有近200年历史。桥拱悬剑,这在我国
石拱桥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清晨,我们迈出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大门,迎着山风,前去西陲黄土村,调查了解传说中的天马桥。
黄土天马桥位于印江县城西边陲
杉树镇黄土村马池坝峡涧,桥连西岸
德江县枫香溪木佬云村,北临藏兵洞,迎高山源流水,南俯天生桥,水出沟谷与
印江河汇聚注入
乌江。这里壑谷森森,岩峻峻,层峦耸翠,水瀑沉雷。在两山夹持的沟谷中,天马桥呈现一种傲然气势,是印江最具特色的旅游亮丽景点。
黄土天马桥造型别致,工艺精美,是当地土家人方便东西两岸来往通商而建。据当地80岁的老人王敬忠回忆,它始建于
道光戊申年(1809年),戊寅年(1870年)因桥头塌而维修,距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据57岁的冉隆贤告诉我们,天马桥是他家
曾祖父冉珍台倡修。时冉珍台为地方富户,见东西两岸群众往来于天生桥(今已被水淹)上,危险非常,便与德江枫香溪木佬云村的武举老爷冉正魁联合出资,主持义修。修桥之举深得当地土家人拥护。
天马桥之奇,尽在雌雄斩龙剑。当地老人们都说,建造天马桥时,有一方士为桥卜算寿命,其桥60年后必遭劫难。于是,冉珍台和冉正魁便铸雌雄斩龙剑悬挂于桥拱正中。果不其然,60年后,天降大雨,
山洪瀑发,一
蛟龙由此而过,见桥拱正中悬挂的雌雄剑,便盘卷于峡涧,想堵水翻桥而去,然当时河床至桥顶80多米高,水漫沟壑,谈何容易,只得冒险于桥拱穿越,一斩龙剑刺进蛟龙身,龙走剑亦去,桥头侧墙受震而坍塌。剑被蛟龙带走虽然不可信,但自建桥以来仅在1870年维修是实,现仍有一斩龙剑悬挂于桥拱正中,是无可争议的了。
天马桥的造型及形式,含盖着
石拱桥建筑艺术的显现,相兼着中国石拱桥文化的特征,十分珍贵,是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传统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实物资料,是我县的优秀
文化遗产。
在
贵州省和
重庆市的乡村
古桥,悬剑的较多,例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马河上就有,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带很多。——主要流行于贵州重庆一带的
土家族区域,反映土家族古文化。
迷信说法是:夏季每逢雷雨大作而
山洪爆发,河流发大水时,有可能是有“龙”游走,为防“龙”经过桥洞时,大水冲坏
拱桥,所以在修好新桥时,特请当地擅长画符念咒治妖的人士将一把铸剑画咒后挂于桥洞顶,以警示“龙”经过此桥时需绕行,如强行经过此桥,则该剑自动脱落将“龙”斩首,以保护拱桥。
一种迷信传说是:这条河可能是山上一些灵物的下海的通道,修桥会阻碍其通行,所以在修这类桥时往往到最后关头时会出现一些不可思意的情况,比如说最后一块石头无论你怎么放都放不下去或会莫明其妙的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比如说修此桥的人会生怪病等(有些事科学是无法解答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需请一位道行较深的道士或和尚到现场布道,这剑就是布道之后的"镇妖剑",也叫避邪器。也怪,往往只要经过真的得道之人做完法事后,这桥就会完成得很顺利,生病的人也会在第二天就会完好如初,并且这桥也会十分耐用,据说:凡是有真道士悬有此物的桥往往都能使用百年以上,反之,若当时所请的布道之人不真或布道时出现一些异常,这桥不出一年必出事或常出事故,或莫名的跨掉。——因为这种古代
迷信,导致古人为了平安而悬剑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