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靶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射击运动。这项运动起源于对狩猎走兽的模拟,最早在1900年的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移动靶逐渐退出了
奥运会舞台。
移动靶多为跑动的猪靶,所以也称跑猪靶。移动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模仿猎取走兽的射击竞赛项目。1900年在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曾举行过打野猪的射击比赛,前6名均为
法国所获。1908年至1956年间,奥运会的移动靶改用跑鹿靶,这是一种由
英国于1862年采用的目标。1949年,世界跑鹿靶锦标赛首次举办,射击距离为100米,使用的是口径不超过8毫米的大口径步枪。由于设备复杂,每次只能一人射击,这一项目的世界性比赛参与人数有限。1956年后,
奥运会取消了跑鹿项目的比赛,但
世界射击锦标赛直至1969年仍保留此项目。1966年,
威斯巴登世界射击锦标赛引入了新的移动靶项目——跑猪靶。起初,跑猪靶设有5个记分环,后来改为10个环,中心10环的直径为60毫米。1972年,跑猪射击(标准速)成为奥运会项目。
移动靶是一种使用
小口径步枪立姿向距离10米的移动靶射击的比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快速2.5秒,慢速5秒)和区域内(2米或10米)追踪并射击移动目标。射击过程中仅有短暂的间隙供选手调整状态。一旦开始射击,选手必须不间断地完成所有射击次数。这要求选手具备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精准的判断力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
移动靶射击的距离为50米,使用的武器是5.6毫米的小口径步枪。猪靶通过电力操作,能够在2.5秒(快速)或5秒(慢速)的时间内完成10米的移动。比赛分为标准速和混合速两个项目。标准速比赛中,猪靶会按照固定的顺序依次以快慢速移动,选手总共需要射击60发子弹。而混合速项目则随机交替出现快慢速猪靶,选手需要在猪靶出现后再决定射击时机,总计射击40发子弹。此外,还有针对初学者的气步枪移动靶项目,射击距离缩短至10米,使用缩小版的跑猪靶,规则与
小口径步枪移动靶相同。
中国的
李玉伟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50米移动靶标准速
金牌,并在同年获得国家
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也是辽宁射击队的教练。另一位中国著名运动员
杨凌,在1996年
亚特兰大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均获得金牌,并在1995年被评为全国射击十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