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故居
位于俄国莫斯科高尔克村的建筑
高尔克村列宁故居: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东南40余公里处的高尔克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度过一生中最后一段岁月的地方。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伟大的创举》、《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也是在这里撰写的。1918年秋,列宁在遇刺受伤后根据医生的嘱咐,第一次来到这里养伤。后来在1918至1922年期间又多次来这里度假。
建筑特色
戈尔基庄园是一处掩映在密林深处的沙俄时代的贵族庄园。主楼是一栋黄白色二层楼房,坐东朝西,主楼正面有六根白色的圆柱子支撑着凸出的三角形屋顶,显示出厚重与威严;主楼的南北两侧各有一栋低一点的二层配楼。位于庄园中央的绿色草坪,呈椭圆形展开,草色青青,繁花朵朵。
1918年9月,列宁在医生的坚持要求下来到戈尔基庄园休养。选择戈尔基庄园作为病中的列宁的休养地,是经过细致考虑安排的。这里绿树环绕,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有利于列宁身体的康复。另外,这座庄园的房屋保存完好,有供电设施;距莫斯科比较近,有电话网络连接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列宁在这里休养,可随时与克里姆林宫保持联系。
居住历史
从1923年5月15日起直到逝世为止,列宁一直在这里居住。列宁故居包括一大一小两座黄色小楼,即主楼和北侧楼。房屋原主人是当时沙俄时代第一女富商,她老公是做铝业,给她留了大笔的遗产。当时的苏联政府看上了这里,于是给了这个女主人两条路选择:一用莫斯科市区的一套两居室和这里交换;二是流亡国外。1918年秋,列宁和夫人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妹妹玛丽亚·乌里杨诺娃等来到这里后先在主楼住了几天,由于取暖设备损坏需要检修,他们很快便迁入北侧楼居住。从此以后便形成一个习惯:每次到高尔克村来,夏天一般住在主楼,而秋季和冬季则住在北侧楼。从1921年夏天起,每次到这里来列宁都在主楼居住。1924年1月21日54岁的列宁在主楼他的卧室里与世长辞。此列宁故居后来建成博物馆,从1949年1月起正式对外开放。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早起的爱立信的电话和很“牛”的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轿车!
人物生平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罗斯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苏联创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1870年4月22日(俄旧历4月10日)出生在俄国乌里扬诺夫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辛比尔斯克市),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列宁中学毕业,并获得金质奖章后,进入喀山联邦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因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遭到逮捕并流放到喀山省偏僻农村。第二年回到喀山后,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此时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892年获得俄罗斯帝国教育部批准,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通过了大学毕业国家考试,并获金质毕业奖章。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
事业发展
1895年在彼得堡创立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革命者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1900年2月流放结束,回到圣彼得堡,随后赴西欧继续革命事业。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并撰写了大量革命论着。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全面的发展。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秘密回国领导革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指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并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建立起巴黎公社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1918年3月同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成就及评价
至1920年间,领导俄国人民抵挡了十四个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多起大规模的白军反政府叛乱,使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1920年8月遇刺中弹。1922年12月30日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晚年患脑出血症,1923年病情开始恶化,1924年1月21日因脑溢血逝世,终年54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
目录
概述
建筑特色
居住历史
人物生平
事业发展
成就及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