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狮面狨
灵长目卷尾猴科动物
金狮面(学名:Leontopithecus rosalia):也叫金狨,头体长为25-33厘米,尾长32-40厘米,体重400-800克,是狨类中体形最大的。体毛为金黄色。脸部周围得毛较长较深,呈鬃毛的形状。四肢细长,由锋利的爪子,擅长攀爬和跳跃。尾巴和爪子显黑色。牙齿共有32枚,下颚上长有长长的“獠牙”,门齿与犬齿的长度几乎相等
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通常活跃于离地面3-10米高的大树中间层和冠层。为昼行性的树栖动物,活泼好动,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体态灵巧,行动极为敏捷。杂食性动物,觅食各种昆虫、蜘蛛、蛾、蝇、蛴螬植物病原线虫,以及各种植物的嫩芽、花朵和果实等,尤其喜欢吃无花果。原产于巴西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濒危动物,野生金狮面狨大约还有1000只,圈养数量为500只。保护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金狮面狨绝种。
形态特征
金狮面狨头体长为25-33厘米,尾长32-40厘米,体重400-800克,是狨类中体形最大的。体态小巧玲珑,全身都披散着金色的丝绒状软长毛,闪闪发光,引人注目,头部狮状冠毛拂向后背,嘴巴向前突出,耳朵藏于毛下,仪表堂堂,威武非凡,活像一头小狮子,十分美丽动人。它的体手足比其他各种狨类动物的都长,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指之间,还有皮膜相联,形成蹼状,除了大拇指以外,其他各指(趾)均具有尖尖的利爪。牙齿共有32枚,下颚上长有长长的“獠牙”,门齿与犬齿的长度几乎相等
栖息环境
野外生境以热带原始森林为主,通常活跃于离地面3-10米高的大树中间层和冠层,以浓密的藤蔓和其他寄生植物等为掩护,在交织的枝杈间栖息。
生活习性
金狮面狨为昼行性的树栖动物,活泼好动,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体态灵巧,行动极为敏捷,刹那之间便可以从一棵树上飞跃到距离很远的另一棵树上,或者沿着树干、树枝迅速奔跑,有些高难动作不仅是其他猴类难以完成的,甚至连松鼠也望尘莫及。狮面狨一般营小规模的家庭式群居生活,每群2-8只,以3-4只最为常见,其中大多是一对成体和它们的幼仔,常常聚在一起互相梳理美丽的金色长毛。每天夜晚都在树洞中睡觉,因为洞口很狭小,所以一般的食肉目无法进入,可以有效地躲避敌害。树洞内还铺垫有从自己身上扯下的金色软毛,既美观又舒适,因此一个树洞可供其栖息很多年。
杂食性动物,觅食各种昆虫、蜘蛛、蛾、蝇、、植物病原线虫,以及各种植物的嫩芽、花朵和果实等,尤其喜欢吃无花果。有时到地面上掘取蚯蚓和小型蜥蜴类,也有时在树上觅食鸟卵,甚至捕食刚出生的益鸟。此外,在它居住的森林内,许多树干或树枝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这是因为它很喜欢吸吮树木的汁液,经常用其尖锐的爪子在树干或树枝上挖洞,或者用有力的门齿啃咬,然后再将流出的树木汁液津津有味地吸入口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巴西东南部大西洋沿岸。金狮狨猴曾经遍布整个里约热内卢圣埃斯皮里图州,但到1981年在里约热内卢州只有不到900平方公里的面积有记录。在适宜生存的栖息地被孤立割裂成17个亚群。
繁殖方式
繁殖期集中于9月份至翌年3月份,即从早春到晚夏的一段时间,是当地最为湿热的季节。雌兽的妊娠期为125-134天,每胎产1-3仔,但以产2仔为最常见。幼仔多由雄兽来照看,生长到3个月后就可以独立活动了。
亚种分化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早在16世纪,当首批欧洲殖民者在巴西大西洋海岸登陆时,曾惊讶于这片广阔无垠的热带雨林,竟然难以找到一块林海中的“陆地”,而今大片的森林被人类砍伐了,只剩下各自分隔的“绿色岛屿”。一直在这片原始密林中生存的金头狮面狨,仅有200只左右残存在巴西西南部山谷的块状雨林中,很多原产地已经10余年发现没有它们的踪迹了。
这个物种正在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原因除了栖息地的丧失外,可是因为它们长得太漂亮了,以至于许多人都梦想着得到它,偷猎和走私的活动也一直甚为猖。自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不久,狮面狨和它的同类便被陆续带入欧洲,因为它们具有小巧玲珑的体态和丝绒一般柔软光亮的软毛,以及具有滑稽可笑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超过体长的大尾巴等等,很快就轰动了整个欧洲,所受到的宠爱的程度,比起当代人们对于奇异、珍贵的长卷毛狗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每当一些名门门锁贵族的小姐、太太们在公众场所露面时,无不怀抱一只来自南美洲的狨类动物,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当时有些作家在描述当时社会的风景人情时,写出了:“这些小猴子实在是要比打扮得最时髦的女人还要高贵得多”的语言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尖刻的讽刺。
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对各种狨科动物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据统计,在1960-1965年间,每年从巴西运往各种交易市场的金狮面狨就达200-300只。
大多数南美洲国家都已禁止或限量出口并且建立起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便有效地保护这些珍稀物种。例如从1969年开始,巴西就停止了狮面狨的出口,并且明显增加了对于灵长目动物的保护范围。尽管如此,这些美丽的小型灵长类动物的前途仍然令人担忧。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濒危物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