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乡
云南省彝良县海子乡
海子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镇雄县杉树乡接壤,南与本县奎香乡、树林乡毗邻,西与发达乡、北与荞山 乡接界;地处两县五乡结合部,东西长、南北窄,南缓北壁,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698米(大黑山顶部),最低海拔1178米(花园石牌坊),海拔高差1520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子村田湾村民小组距县城35公里,海拔1380米。
乡镇概况
全乡国土面积196.0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 会18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到2005年底有7211户3010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8.8%,总耕地面积29506亩,人均耕地0.97亩。境内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魔芋、木漆、核桃、板栗、樱桃、天麻等 产业是全乡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气候特征
海子乡处于县境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南,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月气温25.5℃。最冷月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平均日照对数1218小时,无霜期约265天,立体气候明显,高山低温潮湿,河谷干燥带风,春冬干旱,夏秋多雨,属于热带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
资源状况
辖区内源于清河村红沙湾起有清河、耗子河、骑龙沟、泡桐沟、乃熊沟、中沟等8条大小河流,在海子村汇聚成较大水系微洱河,流域长69公里,密度为为35.6公里/百平方公里,水利资源蕴藏量1.8万千瓦,地表水总量1.76亿立方米、地下储量0.2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0.03亿立方米,目前仅有两个小型水轮泵发电站,装机容量为570千瓦。
辖区交通便利,公路通车里程达157.8公里,已实现村村通,东与镇雄杉树沟通,西接县城,北连荞山镇,东南至树林乡,“四横一纵”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电网覆盖全乡185个村民小组,人畜引水困难正逐年争取解决。
乡境内岩层属喀斯特地貌,蕴藏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铅、锌、铜、铁、煤等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目前乡境内无工业企业。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为主,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天然林保护10.5万亩,荒山造林1.2万亩,退耕还林500亩,森林覆盖率为27.5%,林业资源丰富,盛产天麻、竹笋、竹荪楤木。有园地191.3公顷,荒山14760亩,草地4000亩。
新场村盘龙社有著名的盘龙古树。数百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远近百姓都 要到这里来朝拜古树,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河村红沙社有天然瀑布,垂直落差20余米;大黑山生态保护良好,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民俗文化
占全乡总人口9.1%的少数民族于每年的农历端午节花山节,节日气氛浓厚,活动内容丰富,骑马、射箭等传统项目,男女老少玩得不亦乐乎。
教育状况
有初级中学一所,在校生1225人。小学27所,在校生403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2%,学生巩固率为99.3%,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其中乡级1所,村级9所。有乡级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6人;村级卫生室3所,有医务人员22人。
投资环境
乡党委、政府在党委书记和乡长的领导下,团结务实,致力于转变服务职能,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友好的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切便利,以“和谐海子,平安海子”为保证,让外来投资者想投资、敢投资、勇于投资。
经济发展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实现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择优布局、规划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烤烟、畜牧业、马铃薯、劳务输出等骨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木漆、魔芋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全乡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737.522万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124.7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78700元,人均纯收入达1392元、人均有粮487斤、人均增收18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万元。
——全面落实人均0.5亩以良种为龙头的农业科技综合配套措施推广。加大科技宣传培训力度,狠抓示范样板带动,提高科技含量,完成玉米杂交良种推广3929.4亩、综合配套措施推广24574亩、承办自办各级样板2351亩,完成小麦粮豆种植12004亩,冬季农业开发3200亩,晚秋作物种植10800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471.8万斤,比上年增长4%,产值1030.26万元,比上年净增38.5万斤,产值净增30.26万元。
——烤烟生产创新高。我们认真落实各级烤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层层落实责任,抓死节令,狠抓面积落实、育苗、移栽等各环节工作,成功承办省优烟2000亩,县样板400亩,乡样板400亩,村样板900亩,完成种植面积5400亩,实现收购产量135万斤,产值607.24万元,净增产值60万元,创税121.44万元,比2005年增加97900元,增长8%。
——优化畜牧产业发展结构。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以疫病防治、市场“两检”为保障,全面推进黄牛冻改、生猪杂交改良步伐。春秋两季防疫密度分别为93.1%和94.7%;实现牛存栏5120头,出栏800头;生猪存栏18700头,出栏12000头;羊存栏4700只,出栏2650只;马存栏840匹;家禽存栏38700只,出栏26300只,禽蛋产量101吨,青饲料种植1210亩,青贮饲料2648吨。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个,覆盖18个村民小组,537户实现生猪养殖5347头,已出栏2400余头;建立黄牛养殖小区2个,规模为3社70户171头;山羊养殖小区2个,规模为2社52户784头。实现畜牧生产总值1860万元,同比增长12.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序开展。紧紧抓住全市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契机,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和调查,建立健全全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维权救助,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年共培训务工人员587名,输出务工人员7000余人,实现打工收入1150万元,净增160万元。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适宜发展项目,将魔芋、反季节蔬菜、马铃薯、芸豆等市场前景好、利于农民增收的项目列为主抓产业,加快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完成马铃薯种植17200亩、芸豆种植100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647亩、魔芋种植4612亩、青刺果种植5500亩;桃红“99”种植350亩,科技培训17900余人次。实现产值595万元,同比增长14.3%。
——加快林果业发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对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加大林果业开发力度。营造了262亩天麻菌材林,以清河、新场为重点,抓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大力推广本地泡核桃、木漆等经济林果种植,2006年全乡共种植天麻26000塘,天麻总产量50余吨,产值130余万元,种植泡核桃700余亩,木漆600余亩,实现核桃产量30余万斤,产值120余万元,木漆产量1.5万斤,产值45万余元,其他经济林果收入30余万元,实现经济林果收入325万元,增值105万元。
特色产业
烤烟产业
认真落实各级烤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层层落实责任,抓死节令,狠抓面积落实、育苗、移栽等各环节工作,2006年成功承办省优烟2000亩,县样板400亩,乡样板400亩,村样板900亩,完成 种植面积5400亩,实现收购产量135万斤,产值607.24万元,
养殖产业
乡内农户历来有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的传统和经验,养殖业是海子乡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2006年,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个,实现生猪存栏5347头,建立黄牛专业养殖小区2个,实现黄牛存栏171头,山羊养殖小区2个,实现山羊存栏784头。全乡畜牧工作共完成生猪改良737窝,黄牛冻改527头,科技示范户62户,生猪存栏18700头(其中:能繁母猪1460头),出栏12000 头,牛存栏1680头(其中能繁母牛470头),出栏800头,马存栏840头,羊存栏4700头,出栏2650只,鸟纲存栏38700只,出栏26300只,禽蛋产量75吨。畜牧业总收入1924万元。
经济林果产业
2006年全乡共种植天麻26000塘,天麻总产量50余吨,产值130万余元。种植泡核桃700余亩,木漆300余亩,实现核桃产量30余万斤,产值120余万元,木漆产量1.5万余斤,产值45余万元,其它经济林收入30余万元,经济林果收入325万元。
蔬菜产业
海子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多种蔬菜生长,通过农技培训、蔬菜示范基地示范种植,办蔬菜样板,提高了农户种菜的积极性,2006年全乡种植蔬菜4200亩、蚕豆2400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气候特征
资源状况
民俗文化
教育状况
投资环境
经济发展
特色产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