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nüè dài,是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虐待是一个人以胁迫的方式控制另一个人的一种行为模式。详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释义】虐待是指,出于取乐、迫害、发泄等利己目的(区别于自保自卫、宰杀食用动物等生存目的),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于人或动物,造成身体上的不可逆伤害和心理上的恐惧(区别于一般的责备)的行为。虐待包括使用人身暴力和性暴力、威胁和恐吓、情感虐待和经济剥夺。
1. 1980年以后,经过参战退伍兵的努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成为一种合理的概念,人们清楚地发现:强奸、家庭暴力和乱伦的受害人的心理症状和战争幸存者的心理症状基本上是一样的。
4. 在既无法反抗又无法逃脱的情况下,创伤反应就出现了。人类的自卫系统被击垮并变得混乱,它给普通人适应生活的能力造成冲击,而这种适应能力原本使人们觉得自己可以支配生活、可以与外界建立联系和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6. 从未经历过长期的恐惧与创伤事件,以及不了解那种以胁迫方式控制别人的做法的旁观者,会以为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更有勇气和更有反抗力。因此,一般的倾向是,寻找受害人的人格和道德特征中的弱点,来解释受害人的行为。
公检法司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意见》。该《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刑事案件的意见》分别从基本原则、案件受理、定罪处罚、其他措施4个方面对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办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意见》第三部分就家庭暴力犯罪的定罪处罚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明确
虐待罪、
遗弃罪的认定、切实贯彻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公检法司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明确,实施家庭暴力主观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持凶器施暴,手段残忍,程度较强,直接或立即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
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公检法司联合出台关于办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意见明确,对正在进行的家暴采取制止行为,只要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就应当依法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防卫造成施暴人重伤、死亡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属
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