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泉幼习小生,先拜陆炳云为师学戏,学戏40多出。陆炳云后因《亭会》一剧与
曹春山意见分歧,遂被辞退。故心泉又改从
徐小香学戏。据心泉自言:过去学戏极难,只走台步,亦必数日的工夫,如果一招一式不合乎要求,老师就不再继续传授了。后来因嗓子关系不能登台演出,改学场面,初拜著名笛师、清廷供奉钱锦源为师,
钱先生才艺甚博,能度《长生殿》、《
牡丹亭》全部之曲,名琴师
梅雨田亦从其受业,可惜他40多岁就患急症病故了。后来心泉又投在名琴师李四门下学艺。
光绪十八年以后曹心泉搭三庆班献技,虽未正式入
升平署承差,但经常随班入宫演出,故对官内演戏之事非常熟悉。光绪二十七年改搭久和班。后又在福寿班教授昆曲。心泉自幼读过私塾,写得一笔好字,承继家传,对昆曲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搜集、整理、订正了不少昆曲剧本。
1919年
陈德霖、
王琴侬、
姜妙香等人排演的《戏目莲》(四面观音),就是由曹先生提供的剧本。该剧曾在北京西珠口第一舞台及堂会中演出过几次,受到观众的好评。在王琴侬的倡议下,曹心泉与侯峻山(十三旦)、陈德霖结为金兰之好,并在北京天福堂饭庄宴请梨园界同行。1930年夏,陈德霖病逝时,曾请曹三爷出面主办丧事,十三旦也从
张家口市老家赶来
北京市吊祭,说明了他们老哥仨深厚的友情。
1932年至1936年曹心泉被聘为南京戏曲音乐院北京分院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为该所主办的《剧学月刊》大量撰稿,传播昆曲艺术知识,发表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心泉先生通晓律吕,妙达音声,所制曲谱积稿充栋,其中颇多别出心裁,创为新格。如
程砚秋之《
文姬归汉》(胡筋十八拍原词)、
梅兰芳之《
太真外传》、
荀慧生之《
钗头凤》等,均由曹心泉谱曲。
1929年昆曲专家
傅芸子、
傅惜华等人发起成立昆曲研究会,请曹心泉任顾问。1932年又应聘担任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昆曲教师及音乐组主任。后又在富连成科班教授昆曲。向心泉请益昆曲艺术、学唱昆曲的人很多,如
包丹庭、
王琴侬、
姜妙香、
金仲仁、程砚秋、
陈墨香、
叶盛兰、
叶盛章等名家均受过指授。
心泉出身梨园世家,其祖父
曹凤志是清嘉庆年间著名小生演员。父亲
曹春山,亦为多面手,老生、大净、副净、小生等各行角色都能演。
曹心泉婚后生四男三女,入伶界的有:长子曹湘石,习文场,弹月琴,曾长期傍着余派须生创始人
余叔岩;次子曹寿石即名丑
曹二庚,为名丑
郭春山的弟子,是比较规矩的大丑;三子曹瑞石(官称曹三)即名老生
曹世嘉、名丑曹世才之父,自幼在春成科班坐科,习老生,后因变嗓,改学场面;四子曹小泉未入伶界。
曹心泉病故后,家产分为五份,各支分居另过,韩家潭故居房产亦卖掉。他费尽心血珍藏的
昆曲剧本及其他戏曲史料,因分散保存,受到不小的损失。
北京
京华印书局印制的《梨园外史》一册单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版权页的著作者署名为“作剧先生”和“观剧道人”。“作剧先生”是江苏吴县的
潘镜芙的化名,“观剧道人”是湖北安陆
陈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
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还有陈墨香的序(却并非以自序形式出现):
“《梨园外史》小说家言也,纪道咸以来伶官故实。其间事迹,询之老伶未尽符合,然其描摹优人之状态,讨论戏曲之源流,至为详细,诚非老于斯事者不能道其只字。纪事小有牴,奚足为病!昔
司马迁传
优孟,世且摘其谬误,况此固以野自命者乎?
施耐庵、
曹雪芹之小说,摹绘得神,亦但能得
盗贼、儿女之性情耳;至事迹之有无,直同镜花水月。而此书所纪,尚不尽蹈空,欲考梨园掌故者岂可忽诸?方今之世,风俗淫靡,梨园以旦为第一流,读此编‘胡喜禄扫尽铅华’一章,知作者盖有隐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将三十年,于若辈之情伪,知之甚深,只以赋性疏懒,未克独力撰作。是书之成,实为先获我心,故援笔乐为之叙。墨香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