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墩古文化遗址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杭州湾东北部金山县山阳乡戚家墩村防汛海塘内外两侧。最初发现于1935年,遗址上层属西汉文化,下层则以几何印纹硬陶和釉陶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文化。
发掘
发掘历史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民国24年(1935年)发现。村西原校场大队办公室的东侧及周公墩一带,还有与遗址同 期的墓葬。民国37年,上海市立博物馆曾作小规模探掘。由于海滩上的一片遗址长期受海浪冲刷,大批古代的陶、瓷、铜、铁器暴露在滩面上,1962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1963年和1964年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两次清理发掘,发掘面积140平方米。发现地下古文化有二层堆积,上层属西汉时代,清理水井1口,墓葬3座;下层为春秋战国时代,清理战国墓葬5座。
遗留建筑
西汉的水井,用绳纹陶井圈垒成,尚残存9圈半,深1.98米,井内充满淤土,在上部淤土中发现西汉时代的绳纹筒瓦数块、鹿角1支以及瓜子、核桃和杏梅核等;在下部有铁釜2件、灰陶圜底罐2件、绳纹板瓦与筒瓦碎片多块以及一些窗格纹、米字纹、米筛纹等印纹硬陶片,其中1件灰陶圜底罐,颈部还残留一条粗约0.3厘米的细棕绳,是汲取井水时掉落井底的。古井由九节井圈垒成,每节井圈上都有若干个小孔,据说是为了让海水、雨水缓缓渗入,逐渐变清澈,
西汉墓都是土坑竖穴墓,有2座是单人葬,1座是合葬墓。合葬墓,墓坑长3米、宽1.70米、深0.5米,与棺能找出痕迹,但已朽烂不堪。棺内人骨架皆头向西南,仰身直肢,随葬品共12件。北面一棺人头骨口内置石1件,耳部各有庐山石耳塞1件,左侧置带形钮铜镜1件,铜镜周围有丝织物和朽木的痕迹,原来是用丝织物包裹后放在1个圆盒内;人骨架腹部有五铢钱1串14枚;在棺外椁室中还有双耳陶罐1件、已朽蚀不明器形的漆器2件、铁器1件,以及一些五铢钱。南面1棺人骨架右臂处放置铁矛1件,矛的内还残留朽木,腹部亦放置五铢钱1串12枚。
出土器物
战国墓发掘时未见墓坑棺木和人骨等痕迹,仅见一堆随葬器物。2号墓内有陶器54件,按东西向排成7列,每列以3件方格纹的印纹硬陶坛为主,每件坛的口部或其一侧各置黑衣灰陶盆1件。在一坛内还发现莲子1枚。在这批坛旁还有细方格纹硬陶腰鼓形罐10件、泥质灰陶罐2件、1件、夹砂红陶乳丁足鼎1件、釜2件。
在遗址或墓葬中出土的其他春秋战国时代器物,尚有细方格纹乳丁足S形把硬陶罐,顶部作卷尾形、底部平口,拍印绳纹的陶支座,带流刻直条纹的原始瓷,直筒形腹、内底有深旋纹的原始瓷盅,口部微敛,弧形腹平底的原始瓷碗,以及大量拍印绳纹、席纹、斜线方格纹、圈点纹、方格纹、米筛纹和米字纹的印纹硬陶片,这类春秋战国时代的器物,在考古学上已被称为吴越文化戚家墩类型。
此外,在这片滩地的西侧,尚有一处已被完全冲毁的遗址,地上采拾到石器刀、镰、铲、镞以及拍印折线纹、回字纹、云雷纹的罐等陶器残片,其年代可到西周公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发掘
发掘历史
遗留建筑
出土器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