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基(1885年1月20日-1911年10月10日),字尧澄、尧徵,亦作瑶臣,湖南常德武陵县(今常德县)人。刘复基是晚清革命团体
华兴会成员,同盟会发起人之一,
武昌起义三烈士之一。
1904年,刘复基加入华兴会,参与长沙起义,后因起义失败流亡
日本。1906年回国后,运营《
民报》。1908年,刘复基在《商务报》任职会计兼发行人,并加入振武学社。1909年,刘复基前往上海,创办了《竞业旬报》,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夏,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刘复基担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1911年10月9日,
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试制炸药失慎,引起爆炸,旗帜、
袖章、
关防、文告、名册等均被查收。10月9日深夜,刘复基等人所在的指挥部忽然响起紧急的敲门声,在清军抓捕的危急时刻,刘复基挺身而出,掩护其他人撤退,向清军连扔出两枚炸弹,却都没有引爆不幸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刘复基和
彭楚藩、
杨洪胜英勇就义于
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他们三人被誉为“
武昌起义三烈士”。
刘复基烈士的慷慨就义,显示了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刘复基的死亡激起革命党人百倍勇气。10月10日,刘复基的战友们踏着烈士的血迹,按照刘复基亲自起草的起义计划,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此后武昌首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省级政权,夺取了湖广会城武昌。刘复基作为革命先驱,他为实现理想舍生忘死,显示了湖北革命党人的英勇气概和献身精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复基字尧澄,也称作瑶臣,1885年1月20日生于湖南常德
武陵县白鹤镇泉水桥村(今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少年时代,他喜读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诸人著作,渐渐萌发民族主义思想。1901年,刘复基受到
宋教仁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刘复基进入武陵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后来他父亲在常德府城开了一家灯笼铺,他随父迁居府城,在校期间刘复基加入了湘西哥老会,之后他担任了湘西哥老会金凤山刑堂。他以常德鸡鸭巷饭馆厨师的身份作掩护,协助宋教仁联络会党。
加入华兴会
1904年,刘复基加入了华兴会,成为骨干成员,并发动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刘复基躲避在常德柳叶湖,幸免于难。1905年刘复基流亡
日本,12月17日,刘复基由
宋教仁介绍加入了
孙中山创办的
中国同盟会。
宣传革命思想
1906年,刘复基回到中国,经营《
民报》,同年他加入了
日知会。5月,刘复基与
蒋翊武等人在常德祗园寺设立湘西革命机关。12月4日,
萍浏醴起义失利后,刘复基流亡到
上海市。1908年春,刘复基受刘星邀请,在《
商务报》任会计兼发行人。当时《商务报》以报道军营消息为主,刘复基利用报馆这个阵地,吸纳了不少新鲜力量。之后《商务报》逐渐办成了群治学社的机关报,刘复基也成为群治学社的重要骨干。1909年,刘复基等人在上海创办《竞业旬报》宣传革命思想。
湖北新军
1910年9月18日,为了加强革命党人的武装力量,刘复基投笔从戎后,易名汝夔,自号武陵器生。刘复基加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刘复基在军队期间,刻苦自励,他还在训练空余,推进社务,使革命势力日益发展。
文学社
1911年1月30日,两湖革命党人在黄鹤楼召开了新军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
蒋翊武任社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在刘复基和蒋翊武的共同努力,他们两人所在的第四十一标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到
武昌起义前夕,文学社已发展3000多人入社,是
新建陆军中人数最多的革命团体。5月,文学社与共进会合并,刘复基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同年,刘复基被委任为起义总指挥部的常驻军事筹备员。
突发事件
1911年9月8日,四川保路同志军在各州、县相继起义。湖北当局将三十一标和三十二标调往
四川省镇压
保路运动。又下令调动部分标营驻防,前准备完毕。文学社社长
蒋翊武、重要骨干
章裕昆、
唐牺支等将随营启程,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复基立即召开文学社紧急会议,号召大家努力奋斗,突破危局。接着,刘复基指定驻防
宜昌市的四十一标一营占领宜昌,八标三营章裕昆、黄维汉负责与开往
郧阳区的二十九标三营联络届时响应。留驻
武昌的马队八标一营和二营则由熊楚斌等3人负贵。
起义准备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两团体召开
联席会议,会议确定两团体共同合作已成定局。9月24日,文学社、共进会两团体重要骨干及各标、营代表在武昌胭脂巷召开大会,会上,刘复基报告所拟《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经过讨论,获得通过。会议还决定在汉口成立政治筹备处,以
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
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为军事指挥部调查部副部长兼常驻筹备员,负责筹备起义的各项具体工作,这次会议确定10月6日起事。
人物逝世
1911年10月9日早晨,刘复基、
王宪章等人在武昌小朝街85号军事指挥部讨论起义计划。9日下午,有人前来报告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试制炸药失慎,引起爆炸,所有旗帜、
袖章、关防、文告、名册等均被
俄罗斯巡捕搜去。听到消息后刘复基主张当晚立即起事。10月9日深夜,指挥部忽然听到紧急敲门声,危急时候,刘复基挺身而出,向清军连扔出两枚炸弹,却都没有引不幸被捕。
10月10日凌晨,刘复基在被推出辕门的时候,他一路高呼:“同胞们,大家努力啊!”“同胞呀!大家起来革命!”“同志速起还我河山!”刘复基和
彭楚藩、
杨洪胜英勇就义于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外。时年26岁。他们三人被誉为“
武昌起义三烈士”。
人物纪念
纪念碑亭
1931年,人民群众在三烈士就义处立碑致祭,并修建了一座纪念亭。1956年,人民政府对已毁损的纪念亭拨款进行维修。1981年,在纪念
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
武船集团将纪念石碑和亭基搬迁至南大门出口附近离原地20余米处,并按原样修建,恢复了纪念亭和
铁护栏,亭额题“三烈士亭”亭内立”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石碑,碑阴镌刻纪述三烈士生平事迹碑文。后经由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三烈士亭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三烈士遗像供入“辛亥革命首义烈士祠”,另将武昌平阅路改名为
彭刘杨路,作为永久的纪念。
线上纪念
影响和评价
影响
刘复基烈士的慷慨就义,显示了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刘复基的慷慨就义无异于一道无声的动员令,在江城上空激起了强烈反响。10月10日,刘复基的战友们踏着烈士的血迹,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按照刘复基亲自起草的起义计划,打响了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省级政权,夺取了湖广会城武昌。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
中原地区首个具有民主共和性质的政府。
评价
刘复基体现了
常德市人的
理想主义精神,作为革命先驱他为实现理想舍生忘死。——华声新闻评
刘复基和
彭楚藩、
杨洪胜三烈士的慷慨就义,显示了湖北革命党人的英勇气概和献身精神。——
中国新闻网评
相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