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阿尔布莱切特
西奥·阿尔布莱切特
西奥·保罗·阿尔布莱切特(Theodor Paul Albrecht,1922年3月28日-2010年7月24日),德国企业家,与兄弟卡尔·阿尔布莱切特共同创建了著名的阿尔迪(Aldi)连锁超市。
生平
上世纪20年代初,卡尔·阿尔巴切特(Karl Albrecht)和泰欧·阿尔巴切特(Theo Albrecht)相继出生于德国埃森市郊的小镇舍内贝克。兄弟俩自幼家境贫寒,作为鲁尔煤矿工人的父亲早年因尘肺病失去了工作,母亲只好在市郊矿工生活区开办了一家食品小店,以补贴家用。生活的窘迫使得兄弟俩十几岁便结束了学业,早早走上谋生的道路。卡尔在找到了工作,泰欧则帮助母亲打理店铺。家庭生活刚有起色,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中断了他们的平静生活,一直持续到1945年战争结束。当时国内市场百业凋零,兄弟俩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适逢不久母亲辞世,于是他们接管了母亲留下的那间窄小的食品店。由于资金拮据,商店开张时简陋的店面也没有修缮,只能出售一些饮料、罐头等本小利薄的商品,维持惨淡经营。他们不断谋求生意的扩展,但一直苦无良策。
一次偶然的相遇成了卡尔和泰欧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一天,当他们路过当地一家商店时,发现进出购物的人流络绎不绝。出于好奇他们浏览了店门前的促销广告,其做法是:购物时附赠优惠券,年底凭优惠券可按原累计购物金额的3%免费领取等值商品。原来人们是冲着年底的赠物而来,兄弟俩由此得到了启发。但他们并没有盲目模仿,而是觉察到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如果年底物价上扬,顾客手中的优惠券就会贬值。进一步说如果无力兑现,优惠券何异于空头支票。实际上他们一开始即考虑到信用问题。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推出更为稳妥的即时让利的对策,宣布凡店内出售的商品在当地最低价格的基础上再减价3%。并承诺如达不到上述价格水平,可向商店索回差价,并提供奖励。从此,小店内外人头攒动,每天的营业额翻了几番,他们的创业取得了成功。
随着60年代以来全球零售业的整合,兄弟俩预感到新型折扣零售的前景不可限量,进而发现了自己的使命。1962年他们在多特蒙德开办了第一家名为阿尔迪(ALDI)的折扣商店,它取自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和折扣(贴现)的前两个字母,体现出他们投身折扣零售业的理想。此后,阿尔迪坚持服务大众的经营原则,加上提供的商品质优价廉,不仅低薪阶层情有独钟,也颇受部分中产阶层的青睐。据统计,目前德国75%的居民经常在阿尔迪采购。随着阿尔迪声名鹊起,其连锁店不仅在德国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在欧美及大洋洲一些国家也形成了绵密的销售网络。
在德国,90%的人会光顾当地著名连锁超市阿尔迪,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不一定知道它的老板是谁。而在德国以外,这家超市的老板——阿尔布雷希特兄弟更是几乎无人知晓。留心的人只是在每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看到阿尔布雷希特兄弟的名字。那么他们是如何苦心经营,由位于穷乡僻壤的食品店主演变为海内外赫赫有名的零售巨商的呢。
阿尔迪成功之法
诚实守信的原则:
恪守诚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阿尔迪同顾客及供货商公平无私的关系上。
首先是保证商品宁缺勿滥。阿尔迪选择供货商的标准是既看价格,更重质量。凡厂商的供货阿尔迪均定期提交给德国质量监督权威机构“商品检验基金会”检测,除得分良好的予以认可外,其余即使得分合格也不会得到定单。新产品接受定货后,先要在部分商店进行至少3个月的试销,得不到顾客赏识,同样会被除名。
其次是质量控制十分严格。商店平日注重对商品的抽样检查,经常让品尝师蒙上眼睛品尝出售的食品,发现问题立即对厂商提出警告。质量纰漏严重的,阿尔迪则解除收购合同并索赔损失,因而供货商不敢在质量上有丝毫懈怠。同时,为了企业的形象,阿尔迪连外观稍差的商品也不拿出摆放,像顾客挑剩的水果、蔬菜、面包等,每天打烊后均作为垃圾倒掉。至于顾客对所购的商品不满意,不用提出任何解释,阿尔迪均予以退款或退货。
再者是守诺取信。阿尔迪曾提出,在原来价格水平上,只要成本下降,就继续对顾客让利销售。每当厂商降低供货价格时,他们不等新货上架,马上更换原有商品标价。宁可承受存货高价低卖的损失,也要兑现让利于民的承诺。对于大多依赖阿尔迪生存的供货商,阿尔迪同样以诚相待。除了对质量稍显“苛刻”外,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和追加协议,而且从不拖欠货款。因而,阿尔迪与消费者和供货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在阿尔迪购物没人会考虑质量和价格问题,与阿尔迪交易同样不用担心违约。久而久之,公众对阿尔迪的普遍印象自然是诚实公道、可信度高。
原则:低价,再低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兄弟俩从战俘营回到家乡埃森,从母亲手里接过一家以卖食品为主的杂货店。当时的德国满目疮,人们囊中羞涩,只求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来满足温饱。阿尔巴切特兄弟为了招揽顾客,把商品卖得尽可能便宜。卡尔后来说,他们做生意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低价”。
这一低价原则大受顾客赏识,慢慢地,阿尔布雷希特兄弟开起越来越多的分店。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们的连锁超市已经达到300多家,年营业额超过一亿马克。1962年,他们把在多特蒙德开的一家超市命名为“阿尔迪(Aldi)”,其余的店也陆续改用这个名字。“Aldi”是“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和“折扣(Discount)”这两个字头两个字母的组合。
阿尔迪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低价,再低价”。它经营的商品一般比其他超市便宜一到两成,有的甚至便宜一半。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阿尔巴切特兄弟处处精打细算。阿尔迪每间超市的面积大多都在1000平米以下,店面装修简朴,商品摆放紧凑,除少量冷藏食品有冰柜外,大部分商品都放在原包装纸箱里出售,由顾客自取。在每家阿尔迪连锁店里,虽然常常顾客盈门,但店内一般只设两三个收银台,聘用的员工也只有几个人,他们每人身兼数职,经理也不例外。顾客多的时候,所有员工都集中在收银台收钱,清闲的时候员工则轮流整理货物,清理商品包装。
阿尔巴切特兄弟的管理方式自成一体。与美国沃尔玛公司法国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张扬做派不同,阿尔迪始终表现低调。直到今天,阿尔迪已经发展为拥有几千家连锁店的大公司,它也没有公关部和广告部,不做市场调查,广告投入只占营业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它向外界宣传自己的主要方式,就是每周出一张名叫“阿尔迪讯息”的商品彩页,告诉人们下周它将提供哪些特殊商品。有专家评价说,阿尔迪将零售模式简化成了最基本元素。这种不遗余力压缩成本的做法换来的回报就是:节约下来的经营成本让利给了消费者。在阿尔迪,一盒36张两卷装柯达彩色胶卷只卖2.99欧元,价钱相当于专业用品商店的约四分之一。这自然大大促进了商品销售的增加。
特色:少得可怜的商品品种。
阿尔迪连锁店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商品只有六七百种,而且同一类商品只有一两样可以选择。这与沃尔玛公司的15万种商品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美国 《商业周报》 描写到:在阿尔迪连锁店里,罐装石刁柏沙丁鱼罐头塞满了纸箱,堆在货架上。收银台前的等候区最多只能让10个人容身。商品的种类让人想起1975年前后的西柏林卫生纸只有两种牌子,腌菜只有一种。但是,它的价钱低得惊人:三张冷冻比萨只卖3.24美元。阿尔布雷希特兄弟对此总结说,依他们的经验,供应商品的品种少,反而会使零售额上升,而与同类食品连锁店相比,这样做经营成本也要低得多。
严格控制商品品种的数量,其结果是单一商品的销售额非常大。由于阿尔迪连锁超市对单一商品的订货量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它可以利用采购量庞大的优势,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商品的让利销售。据称,阿尔迪与供应商签订的每份合同金额都不少于50万欧元,大部分合同的期限长达10年。由于订货量大而且稳定,各路厂家都巴不得成为阿尔迪的指定供货商,并愿意向它提供价格上的优惠。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榜人物
1. 沃伦。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美国),净资产620亿美元。
2. 罗伯托·卡洛斯第一代斯利姆子爵威廉·斯利姆。赫鲁(Carlos Slim Helu,墨西哥) ,净资产600亿美元。
3. 布拉德利·比尔。盖茨(Bill Gates,美国),净资产580亿美元。
4. 拉什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印度),净资产450亿美元。
5.穆凯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印度),净资产430亿美元。
6. 阿尼尔。阿姆巴尼(Anil Ambani,印度),净资产420亿美元。
7. 英瓦尔。坎普拉德家族(Ingvar Kamprad,瑞典),净资产310亿美元。
8. KP·辛格(KP Singh,印度),净资产300亿美元。
9. 奥莱格·普雷萨斯奥列格·杰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俄罗斯),净资产280亿美元。
10 卡尔。阿尔布里特(Karl Albrecht,德国),270亿美元。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
阿尔迪成功之法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榜人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