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铭(1429年———1500年)。字德新,号碧老人,邯郸人,
天顺甲申
进士。明代弘治朝正奉大夫(从二品),正治卿,
陕西省右布政使。郑铭生于
宣德四年,
曾祖父郑思,祖父郑参。,
郑公十五岁时,父亲
郑弘去世,母亲王氏靠给人纺织度日,从小送他到本乡私塾读书。他小时天资聪明,喜读诗书,天顺八年考中进士,
朱祁镇天顺八年,被派遣到
福建省任
监察御史。
朱见深成化二年(1466),奉命巡视
山海关区武备,整肃关内外,后复命巡陕西禁茶,除奸剔弊,豪势屏息。为抵御
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他筹措战马四千余匹,为守卫边防、整饬军备做出了贡献。后在嘉定金贼之乱时,他整治叛乱,境内为之宴然,功绩被载于《南志》。明成化十年春天,他调任到
山东省任按察司副使,因为被朝内
宦官所阻,被降职到
山西省布政使右参议,成化二十年,调任到
陕西省右恭议,奉命抚治
商洛市,并兼管
汉中市,时值陕西商洛地区遭受灾害,百姓饥,饥民相食,饿盈途,郑公尽心尽力筹措物资,补充粮食,并拿出自己的薪金来救济灾民,想尽办法救活救活百姓,饥民被救济得活者,数不胜数。他还修整南北通行道路,组织百姓,开导水利,尽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弘治元年,他被调离商洛时,百姓涕泪挽留,阻塞道路,并为其立碑建祠,追慕不已。弘治四年春天,升任右布政使,他益加严明,军伍整饬,百姓安定,关中大。后告老还乡,弘治九年老疾于故里林下,享年七十有二,葬于邯郸城西岩隅村北高山之下。郑公育有七子十女,后代多散居于邯郸柳林桥村、上宋村、城内等地。今留有其描写
邯郸市城西
紫山(又名紫金山、马服山)七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