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兰
中国山水画家
山水画家蒋友兰(1832-1918),名,字学易,黄土塘大成村人,丹青圣手。家学渊源,系书香后裔,自幼从名师学画,深得唐代大画家周日方神韵,精通丹青堂奥,擅长山水、人物等,尤长于写生。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别具一格而闻名乡里,为时人推崇。
人物经历
蒋友兰的绘画才能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也体现在他对地图绘制的贡献上。蒋友兰的绘画才能得到了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清同治二年(1864)十一月的国史馆(现为清史馆)档案记载了蒋友兰的贡献:“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交来江南省(现江苏省和安徽省)南部沿海地区军用水陆地图一帧,测绘学者蒋友兰”。这幅地图不仅被藏于国史馆,而且被郑重记录,显示了清朝政府对蒋友兰绘制的地图的重视。
清朝政府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受尽列强欺凌,朝野激愤,国势积弱;咸丰十年(1861年)英法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是可忍孰不可忍,国难临头之际,以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终日耿耿于怀,翁在日记中写道:“中夜彷徨,憾不自毙”。朝廷也打算利用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港湾遍布、河道曲折等有利条件,诱驱侵略者,并作了周密部署,其中包括测绘军用水陆地图等先期准备工作。
为此,李鸿章从下僚推荐的人员中选出以蒋友兰为首的10多位画师,负责实地勘察、测绘。作为一名擅长野外写生、又有勘测经验的蒋友兰担当这项重任,是个理想的人选。
他带领这10多位画师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对沿海境内所有的海湾、河流、道路、城廓、村舍等都进行细致的测量,用罗盘定出精确的方位,画就草图,再统一合成精图。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此画终于在同治二年十月告竣。这一帧“江南沿海军用水陆地图”,不以图例为形制,而是把实体成比例缩小而绘制的一幅立体山水画,极具观赏价值。朝廷大臣看到以后都交口赞誉,连慈禧太后也大为赏识。清政府当即下令嘉奖,赏蒋友兰五品顶戴花令羽(按惯例一般只赏九品衔),又御赐黑底金字斋匾一块,上镌“贤良方正”四个烫金字,还上“宸翰之宝”金印一方,四周饰以金龙纹。这是清政府一次鲜有的破格奖掖之举。然而,清皇朝终究未敢对外主动论战,翁同和等主战派的良好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