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蹄螺
马蹄螺科马蹄螺属动物
壳大坚厚,长约120mm,圆锥形,螺旋部大。壳面为灰白色,具紫红色或栗色的火焰状纵行花纹。每一螺层的上半部有3-4条由粒状突起连成的螺肋,在缝合线的上方,螺层下半部有一列粗大的瘤状突起。壳底平,口斜,外唇简单,内唇厚,扭曲成S形,靥角质。生活于低潮线至浅海的珊瑚礁岩石上。
形态特征
壳体大型,正圆锥形,壳高100mm,壳宽100mm,壳质十分坚厚,体螺层壳周稍膨胀。壳面乳白、浅粉红或黄褐色,具明显暗红、粉红或褐紫色条斑,条斑呈放射状,纵向分布,愈向下愈粗,一直延伸到底面。螺层8、9层,螺面有细环肋与右斜螺纹交叉。螺旋部上方缝合线处生有一些短粗中空的棘状突起,但不很显著;在小个体,中空粗棘明显突出,并遍布于整个螺旋部缝合线处,同时,小个体螺层与螺层间螺肋较粗,多由颗粒肋组成。底面较平,同心环肋光滑,有细螺纹交叉,大个体肋细不显,小个体胁粗突出。内唇和轴唇甚厚实,两者微隆,中间凹入,内外缘珍珠质层厚,虹彩光泽强;外唇较薄,平滑,内壁光滑有亮泽,内侧平滑。脐部滑层发达,覆盖大半脐部,上部漏斗状,形成假脐。(口盖)圆形,薄而轻,黄褐色,为多旋型,核居中央。
分布
中国分布
海南省南部、台湾省西南部(恒春半岛、小琉球、澎湖岛)。
世界分布
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所罗门群岛,贝劳群岛,尼科巴群岛,尼科巴群岛海域。
生活习性
暖水性强,生活于热带珊珊礁海域,栖息于高温、高盐、水质澄清和海藻茂密的岩礁周围,从潮间带至潮下带均有采获,底质以沙泥最佳。栖息水深约3-30米,以7-10m左右最多,个体随水深增加而增大。喜群居,在岩礁底或岩礁间营匍匍爬行生活,以海藻为主食。贝壳外表光滑,大部分的马蹄螺生活在冷水中,很好的食藻螺。建议放入带活石的水族箱中,不会伤害珊瑚。对高硝酸盐和含铜药物很敏感。很难在水族箱中繁殖。据Amirthalingam(1932)、Sastri(1934)、Gasdner(1948)报告,大马蹄螺2-3年性成熟,其时壳高约为70-100mm,繁殖季节约在1月至3月和7月至9月间。大马蹄螺的最大壳高可达150mm,个体寿命可达10年。
资源量
历史上我国在南沙的产量约100吨,1950年后,琉球王国菲律宾、马来亚等地渔船在南沙大肆滥捕,资源迅速下降,1954年产量仅10吨。西沙群岛 年产量约50吨,产量尚保持稳定,但分布在浅水区的数量已经减少,个体也越来越小,资源有受到破坏的迹象。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
中国分布
世界分布
生活习性
资源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