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邓贤开始在
云南省陇川农场
插队。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初,邓贤被
云南大学中文系录取。1982年邓贤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开启了其教学生涯。同年开始文学创作。1988年,邓贤转至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继续任教。1992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包括《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和《
中国知青终结》等。
邓贤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邓贤曾获全国大众电视
中国电视金鹰奖,两次全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第二、三届《
人民文学》奖,《人民文学》特别奖,团中央、文化部等单位联合颁发中国青年图书
优秀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杯文学奖,《
当代》文学奖,
四川文学奖,
巴金文学奖,
成都市政府
金芙蓉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译成英、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邓贤195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他的爷爷张松樵(又名邓旋宗)是著名实业家,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公司资本集团老板,邓贤外祖父的叔叔
石凤翔毕业于
东京帝国大学,石的女儿嫁给了
蒋纬国。邓贤很早就表现出在乒乓球运动上的天分,小学一年级进校队,小学四年级得到
青羊区少年冠军,1969年上初中的两年间,他作为主力两次夺得成都市中学生乒乓球团体冠军,并进入
少体校。1970年,他被选拔到专业集训队。然而,就在邓贤向着冠军梦努力的时候,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被通知不能再参加训练。
1971年,邓贤开始在
云南省陇川农场
插队。在云南边陲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
陇川农场,邓贤不仅在此担任了司务长的职务,每天清晨为全连200多名职工精心烹饭菜;他还积极投身于繁重的
甘蔗种植劳动中,甚至因过度劳累而在工地上几度
昏厥。他不畏艰难险阻,曾翻山越岭挽救了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的生命,并因此赢得了党组织的信任,成功入党并步步晋升,最终成为云、川两省
知青中的标兵典范。
尽管邓贤在农场表现优异,对上大学的梦想却始终不忘。遗憾的是,在1973年,由于其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大学推荐报告早早地就被判定了“死刑”,这一情况成为了他求学路上无法逾越的屏障。
1977年10月,邓贤通过广播获知了高考制度恢复的消息,他开始复习准备参加高考。同年12月10日,高考开始了,邓贤直接从工地奔赴考场。语文考试时,作文题目给出了两个选项:《青松赞》和《攻书莫畏难》,考生可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邓贤仅用时70分钟便完成了以《青松赞》为题目的文章。完成之后,发现离考试结束尚有一段充裕的时间,他又写了一篇《攻书莫畏难》的作文,并特意在文末注明,正式提交的作文以《青松赞》为准。1978年初,邓贤被
云南大学中文系录取。邓贤的高考作文分数满分,被《云南日报》全文发表。正因这篇高考作文,邓贤在尚未正式踏入云南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在校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被直接任命为云南大学中文系77级学生党支部书记。此外,他的这篇高考作文还得到了写作课老师的极高赞誉,并被选作教学范文,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在1978年至1982年期间,邓贤在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完成了他的本科学业,并成功取得
学士。
1982年至1988年,邓贤在
云南大学中文系开启了其教学生涯,期间他先后担任助教和讲师职务。 随后在1988年,邓贤转至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继续任教,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晋升,历任讲师、副教授直至教授职位。1991年,邓贤等人为筹办大型
知青回顾展《青春无悔》重返
云南省边疆;行程数千公里,采访收集了大量历史和个人资料。2013年1月13日到
缅甸出席“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胜利纪念碑落成”仪式,之后转道去
台湾省祭拜了母亲石淑贞的堂姑
石静宜——
自梳女和姑爷
蒋纬国先生的英灵,一路风尘劳顿,大冷大热,患感冒,治疗中仍然不忘读书写作。、
邓贤自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其主要作品包括1990年出版的《
大国之魂》、1992年的《
中国知青梦》以及1995年在《
当代》杂志第1期发表的《日落东方》,后续还围绕此主题扩展了《落日》等系列作品。1992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进入新世纪,2000年,《流浪金三角》的部分章节在《当代》杂志第三期得以节选发表。2004年,他的《
中国知青终结》登载于《当代》杂志。
2010年推出了力作《帝国震撼》,该书讲述了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抵抗,捕捉了从
中国国民党统帅到各色人等在民族危亡时刻复杂而激烈的内心挣扎。至2012年,又发表了著作《父亲的一九四二》,该书用
传记体的方式特写父亲的抗战历程。他根据父亲的口述、父亲的记录,以及大量的采访和史料收集,真实再现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
缅甸战役,在中美盟军并肩作战中遭遇到的点点滴滴。邓贤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在纪实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备受读者和评论界的赞誉。
因其
知青的出身,和以知青为题材的创作,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新浪评)
作为纪实文学作家,邓贤以描写
云南省知青和抗战两类题材而著称,并因此多次获全国性大奖。(新京报评)
作为著名抗战作家,邓贤一贯从更宏观的角度,从更为深广的历史背景上来关注抗战历史,关注人性的大波大澜。此次,他延续了自己以往的史料周严、线索清晰、恢弘壮阔、激情喷发的创作方式,同时又加进了家族史的细腻和温情,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