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乡位于
天峨县县西南部,东南接
凤山县县,西连
乐业县县,北临
纳直乡,地处三县(天峨、凤山、乐业)五乡(纳直、乔音、金牙、新化、逻西)交界。全乡行政区划面积309.1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乡政府驻更新村,距县城108公里。
更新乡,
清代属泗城府
凌云县天峨分县管辖,时称巴更乡。这个名称一直沿袭到1929年。1930年2月,巴更地区的土地革命建立新政权,成立巴更区苏维埃政府。下辖
安亭镇、新亭、泽亭、英景等乡。1931年8月巴更苏区被民国政府军队攻陷。同年,
广西省政府调整区划,成立更新乡(从巴更村和新林村各取一字得名),民国24年(1935年)划归新成立的
天峨县。时辖泽亭、安亭、新林、上福、纳里、斌亭、锦景、文篇、嘉禄等9个村。乡公所驻泽亭村。
解放后,1950年更新乡属第二区管辖区公所驻更新街。1951年将更新乡析成上泽、景安、文嘉3个乡。后来又将这3个乡分解成更多的小乡(权相当于现在的村级行政组织)。1953年将更新地区改为第三区。1955年正式命名为更新区。辖上福、更新、文里、加里、那里、安亭、斌亭、上景、下景、当里、纳直、纳碍、什里等13个乡。1958年撤区并乡,实行政社合一,乡名即社名,更新乡亦称更新先锋人民公社。时纳碍、什里大队已被划归八腊公社,更新公社只辖11个大队。1961年撤销更新公社,成立新林、纳直两个公社。1962年撤销
新林区、纳直两个公社,恢复成立更新区。1968年3月又改称更新公社,管辖范围不变。1980年1月在境内成立加里、纳直两个管理区,为公社管委会的派出机构。1984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更新公社一分为二,成立
纳直乡和更新乡。原来的各大队都改为行政村。同时将原
安亭镇大队分解成安亭、纳特两个村。新成立的更新乡辖更新、东瓦、上福、上景、纳特、斌亭、安亭、加里、新林等9个村。1989年从东瓦村析出部分村民小组成立拉号村;从加里村析出分布在边里河流域的村民小组成立边里村;从加里、新林村各划出部分村民小组成立文里村。
更新乡属山区地形,境内高楼山是天峨县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1419米。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23℃,年均降雨量1350毫米。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
花面狸、猴、
环颈雉、野猪、马蜂蛹、芝麻剑鱼和香菇、木耳、中草药材、甜竹笋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
蚬木、
铁杉等。
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6公里。全乡总面积34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7公顷,其中水田300公顷;林地面积19878公顷,石山面积3086公顷。2003年,辖12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202个自然屯,有3186户14860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038万元,农林牧
渔业生产总值385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196万元;农业四税收入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2元。
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黄豆、
木薯等,水果有
芭蕉、李果等。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1984公顷,粮食总产量4196吨;
豆类种植面积487公顷,总产量273吨;木薯种植面积280公顷,总产量699吨;蔬菜种植面积564公顷,总产量2081吨;水果种植面积15公顷,总产量268吨;种桑面积33公顷,总产量125吨。
经济林有茶果树、桐果树等,茶果林面积1096公顷,桐果林面积2632公顷。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机遇,大力发展种植八角、板栗等林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全年退耕还林面积41公顷。全乡生猪饲养量1.7万头,出栏0.93万头;大牲畜存栏1.1万头,出栏1290头;肉类总产量833吨,水产品产量40吨。
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引进外资180万元开发纳沙地段面积22.17亩,年内已完成开发区的“三通一平”工程和新集镇农贸市场等建设,其中新集镇农贸市场面积2480平方米,是
河池市乡镇最大农贸市场。投资42万元新建一栋三层总面积985平方米的政府办公大楼;投资19.1万元新建更新、上福、安亭、斌亭、文里、加里、边里等7个村委会办公楼;总投入250万元扩建和维修更新、拉号、上景、安亭、加里等中小学校师生宿舍及校园的基础设施,确保全乡“普九”验收达标;投资85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三面光水渠6.5公里,加固防洪堤坝250米;向上争取资金170万元投资开发仙人桥景点,搞好旅游公路建设,增添游乐项目;投资25万元新建沼气池100座和50个地头水柜;利用项目资金150万元扩建和新建22公里长的村、屯级公路。
境内的天然
石拱桥——更新仙人桥,高约80米,长约150米,是享誉国内外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大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