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中叶以前,上、下洞江之间水域即
太平港(原称
马尾港),古时港阔水深。据《
八闽通志》载,太平港是个烟波浩荡的大港,宋人
陈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句。而且港区南北有山岭屏障,东西有上洞江、下洞江口,作为门户,所以成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所选择的
北洋水师基地。此后泥沙逐渐淤积,形成大片洲渚、港道日趋弯曲窄小。1994年,上洞江航道宽度只有10~30米,下洞江航道宽10~80米;退潮时从霞洲至奎桥之间航道时可见底,
涨潮时水深也只有2~4米,运输船只候潮而入;西关桥至奎桥之间,只通10~20吨级小船。1994年每日进出下洞江的船只平均20艘,年货物吞吐量4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