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亭街
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民俗街
曲水亭街(Qu shui ting Street)是指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条民俗街。曲水亭街位于济南古城的中心位置,北起大明湖路,南止东更街北口,东临百花洲,西通泮壁街。
“曲水”二字源于曲水流觞的典故,曲水亭街原有“曲水亭”,曾是济南棋社,棋林高手多于此间品茗博弈,曲水亭街名字的由来与小河及曲水亭有关。曲水亭街最早建于商周到西晋,南北朝时期,济南的士大夫就在珍珠泉西邻建造了曲水流杯池。后来有人在曲水和玉带两河交汇处建一凉亭,取名为曲水亭。曲水亭就是济南名士仿《兰亭集序》所记“曲水流觞”的胜地。明朝中期,明德王于街区建造府邸,街区文化属性逐渐形成。明朝末年,街区布局及街巷形态初步确立。清朝时期,山东巡抚衙门设立于此,街区逐渐成为济南的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曲水亭街之名约出现于晚清光绪己丑年(1889),《省城街巷全图》上始标有“曲水亭”。清末,曲水亭街街区成为济南行政、贸易和文化的中心,随着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街区内建起了一些西式会馆,曲水亭街街区形成了以中式建筑为主,中西建筑混杂的街景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水亭街成为山东各界代表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58年曲水亭被拆除,改建曲水亭街。2003年随着泉水的复涌,曲水亭街逐渐繁华,2012年3月,曲水亭街开始复古化改造,2015年,曲水亭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品茶一条街。2016年6月,曲水亭街仍然保持着旧城古落、老街深巷的风貌,成为老城区地标性的街巷。
曲水亭街长200余米,宽约10米,中间被一条大青石砌成的小溪隔成东西两条街,其建筑特征主要是以砖木结构为主、前店后居、南北结合等。主要景点腾蛟泉、王府池子、路大荒故居等。曲水亭街是济南市老城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中最重要的核心片区,也是济南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22年7月22日,在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济南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最美街巷、最美社区"创建评选活动中,曲水亭街入选“最美街巷”获奖名单。
命名
“曲水”二字源于曲水流觞的典故。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文人雅士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街南河东曾有座关帝庙(又称武庙),庙北十几米有“曲水亭”,曾是济南棋社,棋林高手多于此间品茗博弈。该亭原是3间小房,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杨依依,又有小桥渡客,亭门悬挂着清人郑板桥撰写的一幅对联:两道小桥,一湾流水;数茅舍,几树绿杨。后来小房塌,亭主将其建在水中,形为木制敞厅,四面回廊环绕,花格透窗,仍为茶室棋社。曲水亭街名字的由来与小河及小河边上的曲水亭有关。
历史沿革
曲水亭街最早建于商周到西晋,南北朝时期,济南的士大夫就在珍珠泉西邻建造了曲水流杯池。后来有人在曲水和玉带两河交汇处建一凉亭,取名为曲水亭。曲水亭就是济南名士仿《兰亭集序》所记“曲水流觞”的胜地。
明朝中期,明德王于街区建造府邸,街区文化属性逐渐形成。明朝末年,街区布局及街巷形态初步确立。清朝时期,山东巡抚衙门设立于此,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兴起,街区逐渐成为济南的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济南士绅阶层的重要聚集地。曲水亭街之名约出现于晚清,清光绪己丑年(1889)《省城街巷全图》上始标有“曲水亭”。清末,曲水亭街街区成为济南行政、贸易和文化的中心,随着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街区内建起了一些西式会馆,曲水亭街街区形成了以中式建筑为主,中西建筑混杂的街景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区商业功能衰退,政治活动增加,成为山东各界代表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大量居民入住,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迅速增加,1958年拆除曲水亭,改建曲水亭街。
2003年3月,有关部门对曲水亭街进行整修,对河道进行清淤,路面又铺设了石板,在小河旁种上了360株垂柳,2003年随着泉水的复涌,曲水亭街逐渐繁华,沿街商铺增多来,2006年7月作为泉水浴场的试点,曲水亭街的小河里安装了拉水闸板,河道内水位提升了1米多,成为了孩子们游泳的乐园,2008年,商家持续增加,2009年全运会期间,曲水亭街彻底清除烧烤摊,2012年3月,曲水亭街开始复古化改造,沿街房屋进行集中修缮,改造成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沥青路面拆除后铺装成石板路,2015年,曲水亭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品尝一条街。
2016年6月,曲水亭街仍然保持着旧城古落、老街深巷的风貌,展现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美景,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韵味和文化民俗集中展示,成为老城区地标性的街巷。曲水亭街是济南市老城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中最重要的核心片区,也是济南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地理环境
曲水亭街街区位于济南古城的中心位置,北起大明湖路,南经西更道街北口转东止东更街北口。曲水亭街东临百花洲,通后宰门街、小兴隆街,西通泮壁街、辘轳把子街和涌泉胡同,北临院后街,南临珍珠泉宾馆。是王府池子和珍珠泉的交汇地带,河水通过水道的蜿蜒曲折连接到百花洲,最终汇入大明湖。
布局
曲水亭街长200余米,宽约10米,中间被一条大青石砌成的小溪隔成东西两条街,东街是约三四米宽的土路,西街是约六七米宽的柏油路,居住着百户人家。
曲水亭街泉水走势自然流畅,与曲水亭街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其平面上来看,其有着丰富的收放变化,曲水亭街的街道两侧建筑错落有致,参差不齐,空间开放且统一。街巷的尺度在2~3m,整体空间流动性较强,街道线条顺畅舒适,空间层次丰富而统一,形成了济南的独特的历史韵味,别具一格。
曲水亭街片区主要有两大水面,即百花洲与王府池子。曲水亭街的街道结合泉水水系的走势,依附着建筑与公共设施,灵活分布走向,共同构成了自然流畅的街巷空间和形态丰富的景观风貌。泉水的分布较为分散,逐步汇集到曲水亭街沿街的河道中,汇入百花洲,流入大明湖。鱼骨状的水系周围的路网为条状,鱼骨状的水系与道路密切结合,形成了水系与道路相生相伴的关系,水系大多数呈线状分布。
重要景点
泉眼
曲水亭街的泉水属于冷泉,常年在17~18℃,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因为泉眼的位置靠近外侧街道,居民可随取随饮。曲水亭街的泉眼分布较密集,有名泉9眼,有名字的泉水30眼,无名泉有20眼。
起凤桥街9号院
起凤桥街9号院整体院落由内外两个院落构成,外院与其它院落之间存在约1m宽的溪流,与厢房和对面院落的建筑外墙共同围合而成。溪流蜿蜒曲折,变化自由,院落空间依附水流走势,空间从宽逐渐变窄,由此,空间也被引入到了内庭院。起凤泉位于内庭院的中心位置,既可以为家庭生活取水使用,也是家庭成员聚会的主要空间场所。院内泉水为点状与两院之间水流为线状完美结合,完成两个院落空间层次的叠合。
腾蛟泉
腾蛟泉位于王府池子街北端路东,邻近与起凤桥街的交叉路口。泉池呈长方形,长1m,宽0.5m,深1.5m,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腾蛟泉”之名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朱砂泉等诸泉汇流入大明湖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该泉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住户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尽得其便。泉池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举人李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王府池子
王府池子20m2左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濯缨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高东低,两边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王府池子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并具有聚集人群、形成聚集场地的功能。
张家大院
张氏家族世代傍泉而居,以泉为乐,取泉水做饭,用泉水洗衣。共有12户人家5代人在此居住并共同生活。院内有柳树几株,石桌石凳,家族人经常在那里饮茶下棋,围坐石桌,打牌唠嗑,平时就到王府池子边上喝茶聊天。张家大院作为体现清末明初建筑特色的院落,是体现“小桥流水人家,家家泉水”画面的代表。
曲水亭街12号院
曲水亭街12号院是历下区“行走中的党课”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地点,院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山东最早的女党员之一的王辩的故事。
路大荒故居
曲水亭街8号院是《聊斋全集》的主编路大荒的故居,其在此整理蒲松龄的《聊斋》,路大荒故居旁边有“茶酒小馆”,诗联为“清泉引风至,古木化龙飞”。
建筑特征
砖木结构为主
曲水亭街内部的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是典型的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硬山屋顶,以砖木结构为主,采用灰白色调的清水砖墙及青瓦屋面,平面形制上多为一进院或二进院。门即入口,是建筑物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街区内部民居建筑保存尚为良好的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空间和功能上的双重作用:在空间上可以分隔室内外环境;功能上则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起到了防盗、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在进行房屋建造时,板门作为入口处的视觉焦点和室内外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户主经济财力与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工匠通常会在板门建造时展现其精湛的营造技艺与独特的装饰手法。
前店后居
曲水亭街虽然民居建筑偏多,但是也在发挥商业类建筑的经济能力。这里的建筑有很多是前铺后居的设计,受济南近代社会结构的商业模式影响,也因为曲水亭街居民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所以至今还保留着前面店铺后面民居的建筑风格。
南北结合
曲水亭街的民居建筑既保留了北方传统院落的特色,又因为临近泉水生活,从而在民居建筑中也增添了南方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民居建筑存在传统的长幼尊卑秩序,院落因为泉水的关系,传统北方民居的中轴对称在这里不再严格限制,北方的不严格形制与南方建筑的青瓦白墙,黑漆红门结合清水脊,南方的风情在北方的曲水亭街得到彰显,幽雅与古朴厚重巧妙地结合,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在曲水亭街的民居中不再明显。
文化活动
在南北朝时,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老济南附近的文人墨客都要相邀聚会到曲水亭,举行盛大的宴会,在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文人称此为“修”。
2010年9月18日,第二届曲水亭民俗艺术节在曲水亭社区举办,民间艺人大秀传统技艺绝活:面塑、泥塑、剪纸、中国结等数十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悉数登台亮相;鼓乐队、山东快板艺人的精彩表演,更是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2011年4月4日,曲水亭民俗休闲文化艺术节开幕,艺术节持续到10月上旬,除去9月4日当天展示的剪纸、布艺、蛋雕、面塑、泥塑及评书、相声、快板等富有泉城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之外,第二个主题是展示富有泉城特色的国画、油画作品;第三个主题主要是征集反映济南城市变迁、泉水文化、老街古巷的老照片进行展示评比;第四个主题是泉水茶文化专题,在曲水亭街进行茶艺表演,将茶文化和济南的泉水文化融为一体。
2013年3月,曲水亭街社区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为济南"泉水节"助力。在民俗文化节期间,民俗艺术手艺人聚集在曲水亭街,向居民和游人展示民俗艺术。
2018年11月23日上午,曲水亭社区举办“弘扬传统文化·传习新时代文明”第十届民俗文化艺术节,第十届民俗文化艺术节集文艺演出、民俗展示、民俗交流、民俗表演于一体。
开发与保护
1986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制了对该曲水亭街的规划设计,之后济南市编制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6年,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规划设计小组,对曲水亭街街区编制了修建性详细规划。
2012年,有关部门对曲水亭街沿街两侧房屋进行统一仿古修整,更换仿古小瓦,外墙贴仿古青砖,并将原沥青路面更换为石板路面。共贴仿古瓦1400平方米,外墙粉刷2100平方米,铺设大理石路面1720平方米、路沿石400米。
2013年,为加强泉城的泉水特色,打造“泉水人家”,历下区启动了古泉修复提升工程,在修复泉眼的同时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铺青石板、定制井盖等,以保障泉水质量。
2018年5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济南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单的通知》正式印发,曲水亭街15号院等24处建筑成为济南首批历史建筑。2019年11月,第二批历史建筑公布,曲水亭街又有院落列入保护名单。
相关文化
文化内涵
乾隆年间,嘉定人王初桐曾经官至齐河县县丞,留下了一部《济南竹枝词》,关于曲水亭,道是:“曲水亭南录事家,朱门紧靠短桥斜。有人桥上湔裙坐,手际漂过片片花。”
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所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的就是曲水亭街一带。
宗教内涵
除了供文人雅士吟咏风流,曲水亭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内涵。乾嘉时代的董芸曾长期居留济南,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作《广齐音》一百首,其《百花洲》云:“百花洲上百花桥,小市青帘柳外飘。多少吟魂招不得,白蘋风起晚萧萧。”曲水亭毗邻百花洲,也有水边招魂续魄的风俗。
获得荣誉
2022年7月22日,曲水亭街入选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济南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最美街巷、最美社区"创建评选活动的“最美街巷”名单。
重要事件
2012年4月28日,曲水亭民俗文化街举行开街仪式,经过整治后再现了“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老街古韵。年初,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对曲水亭街进行综合整治,整治结束以后,办事处先后引进了旅游产品、民俗文化、泉水茶馆等21家经营业户,向游客展示社火脸谱、面塑、蛋雕、烙画等众多民俗艺术。
2020年8月21日,曲水民俗街开街,为了弘扬民俗文化,利用曲水亭独特的资源优势,街道升级12个民俗商亭,帮助民俗艺人展示、售卖极具特色的民俗产品,包括木雕、葫芦雕、编织、手绘等等,并将其中一座商亭无偿提供给济南市慧爱残疾人服务中心用于义卖,出售物品均为心智障碍青年手工制作。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布局
重要景点
泉眼
起凤桥街9号院
腾蛟泉
王府池子
张家大院
曲水亭街12号院
路大荒故居
建筑特征
砖木结构为主
前店后居
南北结合
文化活动
开发与保护
相关文化
文化内涵
宗教内涵
获得荣誉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