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软件微电子学院(School of
软件 \u0026 Microelectronics,PKU),位于
大兴区,是按照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北京大学的新型学院。北京大学经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北京大学软件微电子学院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中,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综合评比排名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2004年11月9日,学院荣获“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
一等奖”;2004年12月9日,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评估结果为“综合排名第一”。
北京大学软件微电子学院于2002年3月成立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两个学科(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三个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北京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的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培养实体。目前,学院以培养
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专业领域工程硕博士研究生为主体,每年可为国家培养输送800名左右毕业生。
办学条件
根据教育部、科技部教高[2003]2号文件:关于批准在
北京大学建立“国家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精神,北京大学经2004年4月20日第531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中,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综合评比排名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2004年11月9日,学院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
一等奖”;2004年12月9日,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来建设,是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北京大学直属学院,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多途径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拉动社会资金投入,实行运作企业化,办学专业化和后勤社会化,实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
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秉承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传统,坚持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两个学科(
软件工程学科、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学科)、四个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北京)培训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程化基地、无锡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培养实体。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也是教育部和科技部设立的“国家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从建院起,就以"创建世界一流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为己任。学院秉承
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精神,坚持北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以坚持改革开放、面向需求、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以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与微电子人才为目标;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按照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按照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
人文科学概论与前沿技术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借鉴国际人才培养经验,努力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创新。
2006年6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综合排名第一。2007年1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中期评估。“
北京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于2TBL_0TBL_04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
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于2TBL_0TBL_05年又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72号文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获准招收工程博士(电子与信息领域)。 2012年正式招生,研究方向为:1、
软件工程方向;2、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方向。
院系概况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现有十个系:软件技术系、网络与通信技术系、嵌入式系统系、服务科学与工程系、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系、管理与技术系、数字艺术系、金融信息工程系、语言信息工程系、
信息安全系;27个培养方向:软件开发、软件质量工程与测试、软件
项目管理、信息监理、嵌入式系统工程、移动通信服务终端、数字家电、网络与
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信运营支撑、电子政务、电子交易、电子金融、电子通信、IT企业创业与创新管理、IT市场营销、IT项目管理、专用
集成电路(ASIC)设计、系统芯片(SOC)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电脑动画、数字艺术技术、
电脑游戏设计、电脑游戏编程、影视制作、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翻译等。
博士点:电子与信息
硕士点:
工程管理、
软件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项目管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技术、
工业设计工程主要方向是:软件开发、软件质量工程与测试、系统管理与技术支持、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技术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技术基础,软件开发与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与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开发、软件质量工程与测试、系统管理和项目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为软件学院其它专业方向开设软件工程技术基础课与核心课程。
服务科学与工程系
服务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服务科学与工程系面向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服务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在全球化的紧张步伐中 , 中国正迅速地与国际接轨,无论是政府机构或是企业组织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或竞争。服务科学与工程是 IT 技术、通讯网络技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一个机构或组织的运作效率及减少其运作成本,更重要的用
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重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嵌入式系统系
嵌入式系统系成立于2002年10月,系主任为
柳翔教授。现有专兼职教师12名,其中教授与客座教授5名。该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与工业实践,引入国际上先进的
嵌入式系统工程知识体系。该系的设立为有志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和开发的人士,提供不断完善个人能力的培养计划,从而取得可持续的个人发展机会。旨在通过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提高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该系已建立起一支既具有学术背景,又具有丰富工业界研究经历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嵌入式系统工程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客户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完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与实验、工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坚实的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尤其是嵌入式
软件工程理论、技术及各种开发、调试和
测试工具,并具备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与应用软件,以及嵌入式终端、数字家庭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该系每年计划招收8TBL_0名研究生,目前该系在校研究生2000多名,已毕业70多名研究生,他们大多加入到
英特尔、Motorola、
华为、方正等著名的IT公司。也有部分学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涌现出一批成功创业的毕业生。
网络与通信技术系
近年来,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由网络设备提供商、
网络运营商、网络增值业务提供商、互联网业务提供商、网络内容
服务提供商、
网络应用开发商等组成的网络与通信产业正在形成。在这一庞大的产业中,急需的人才是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掌握软件开发技能的人才。
针对网络与通信产业对软件人才的紧迫需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于2002年10月成立了网络与通信技术系。经过五年的发展,该系已建立起一支兼具学术背景和工业界经历的师资队伍。该系利用
北京大学资源优势,针对中国网络与通信产业对网络软件人才的需求,设立互联网软件开发、通信软件与系统、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通信与应用电子等方向。围绕着本系的专业方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既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
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自我学习完善能力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工程系
集成电路设计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优秀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维持我国IT产业蓬勃发展的当务之急。
集成电路系正是为了满足全球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成立的,是我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九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管理与技术系
管理技术系(MOT)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专门化的IT创业型人才、IT项目
管理型人才和培养IT企业急需的有技术背景的
市场营销人才。MOT旨在充分发挥
北京大学品牌、人才、资源优势,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IT管理(e-管理)人才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部门)和服务基地。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务案例探讨与操作,掌握扎实的
软件工程理论和IT企业经营知识,并具备完整的IT
项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新产品策划管理能力、创业能力、软件产品营销能力和一定的商业决策分析能力。
数字艺术系
2TBL_0世纪8TBL_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图像,作为最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效果,大张旗鼓地出现于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建筑
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电子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远远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因此所谓数字艺术,就是以数字科技和传媒技术为基础,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艺术。
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所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尽管有了硬件和软件,但是能够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资源进行造型艺术设计的人员奇缺。由此看来,训练和培养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和能开发出相应的操作软件、应用软件、后期制作软件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的课题。
为此,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的最高学府为依托,与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及
加拿大美亚教育中心合作,结合三者在教学、资金、产业、师资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针,开设数字艺术设计系。
北大软微学院数字
艺术设计系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于专业数字技术公司、电视台、电影厂、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广告制作、
电脑游戏、软件开发、环境艺术、房地产、院校及科研单位等行业创业、设计需求的高层次具有艺术知识、技术知识交叉复合型数字艺术设计人才,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字科技技术和传媒技术,又具有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能力。
该系聘请国际业界著名专家担任系主任;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实习环境。预计2003年招生2000人,分数字艺术技术和数字
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第一次考试于2003年8月底举行。
金融信息工程系
金融领域是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个领域。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于IT的金融服务体系,然而严重缺乏既掌握
信息技术又精通金融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现实使得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进程的前进步伐受到了巨大阻碍,因此加强我国现代化金融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其重要基础是发展金融信息工程学科。面向市场需求,依托
北京大学雄厚的经济学科和先进的
计算机学科资源,组织一批优秀的研究团队和教学队伍,同时在
花旗银行的大力资助下,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成立金融信息工程系。金融
信息工程系致力于培养现代金融体系所需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金融信息工程人才。
本系围绕着“金融信息工程”开展其教学与科研活动,培养兼备计算机技术知识与金融业务知识,掌握金融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金融应用软件开发商、金融信息系统提供商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IT部门从事金融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等方面研发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语言信息工程系
语言信息工程系是
杨芙清院士倡导,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共同建设的。目前拟开设的专业包括:语言信息处理专业与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分别招收理工科与外语
专业学生。
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内容是自然语言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人类语言活动中信息成分的发现、提取、存储、加工与传输。具体的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文献检索、信息提取、自然语言的人机接口等等。这些技术还应用于
人工智能和语言教学等领域,并促进这些学科的向前发展。
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双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能力,强化作为翻译师的职业技能,并使其精通机器辅助翻译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及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介绍: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大加快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但伴随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学院自2002年成立之日设有信息安全专业方向,至今已培养一批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工程硕士和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8月,在
杨芙清院士的大力倡导之下,为响应教育部加强信息安全博士点、硕士点建设的意见,满足国家、产业和领域对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和咨询服务等多层面高级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正式成立信息安全系。
信息安全系旨在充分发挥
北京大学品牌、人才、资源优势,面向国家、产业和领域需求,培养专门化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多层面高级人才,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信息安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和服务基地。
信息安全系的成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获得北京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全力支持。北京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具有的学术、人才、科研、环境等资源优势以及其与业界长期形成的广泛信任与合作关系,成为信息安全系办学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安全系目前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和开发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建立了教学、科研和开发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有志于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高级人士,提供了不断完善个人能力的发展机会,毕业后有能力应聘该领域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咨询服务人才,也有能力成为本学科急需的高级科研人才。
学院组织机构
理事会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软件学院理事会在学校领导下行使对软件学院的领导和监督权利。
国际顾问委员会
聘请国际著名大学、知名IT企业的资深专家任顾问,对学院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提出咨询意见,拓展软件学院与国际交流渠道。
院学术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研究、规划学科发展战略,指导学科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评估,认定教师任职资格等工作。
院学位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学位论文的审定、审查并通过学位获得者的上报名单。
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国际国内相关专家担任,负责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选修和素质教育进行指导。
师资队伍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要求,本着建立高起点、国际化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目标,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希望建设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内外软件发展与需求、外语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大学和企业的专家、教授任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顾问,为学院的建设出谋划策。聘请著名大学和企业的专家、教授任系主任、客座教授等。发挥他们的专长,讲授课程。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师队伍将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国内外IT企业资深专家、
北京大学校内教师组成。
教师结构为:国内外专职教师占4TBL_0%;国内外客座教师占4TBL_0%;北大教师占2TBL_0%。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占7TBL_0%以上。年轻教师占2/3。国外专家、留学人员占1/3以上。
保障措施:建立客座教授制;与国外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制度;邀请国际著名教授讲前沿技术;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与“中国国际人才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引进教员、教材、实现双向交流。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副主任:
陈 钟
委 员:
杨芙清、王新安、白志强、朱青生、李晓明、何小锋、邵维忠、周锡令、
俞士汶、梅 宏、雷 明、郝一龙 张 兴
学位委员会
主 任:
杨芙清
委 员:
陈 钟、张兴、白志强、苏渭珍、吴中海、王立福、王千祥、刘晓彦、柳 翔、何小峰、张天义、郑强、樊铁 栓、黄斐增
顾问委员会
国际顾问:
许 濬、Richard Wirt, Angel Jordan, Hector Ruiz, Richard Larson, Nicholas Donofrio, Carl Chang
专业顾问:
陈永正、沈向阳、穆汗·库莫、邹贵华、王 玮、郑妙勤、朱 敏、王星耀
领导团队
院长:在理事会领导下,全面主持学院的各项工作。
常务副院长:协助院长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
协助院长分管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国内外合作等各项工作。
校园环境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一期校区坐落在北京市大兴工业开发区金苑路24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布局新颖,功能设施齐全。校园的西区主要为教学和学生公寓区;东区为教师公寓区及外专会所。
1号楼 研发楼
2号楼 办公楼Ⅰ(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各系科办公室)
3号楼 教学楼
4号楼 学生食堂
5号楼 学生公寓Ⅰ
7号楼 B型专家公寓
6号楼 A型专家公寓
8号楼 办公楼Ⅱ(综合办、
人力资源办、财务办、对外合作办、后勤办、
北京大学软件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
9号楼 数字艺术工作室,数字艺术系音效实验室,影视合成实验室
10号楼 数字化技术研究室,信息系统研究室
11号楼 C型专家公寓Ⅰ
12号楼 C型专家公寓Ⅱ
13号楼 学生公寓Ⅱ
14号楼 教师公寓
学院主校门
门卫
篮球场
自行车停放处
停车位
草坪
商店
停车位
开水房
中心广场
学院医务室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4-03-29
师资团队.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