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尔·吉利尔斯(Emil Gilels,1916年10月19日—1985年10月14日),
俄罗斯人,出生于俄国工业大城奥德萨,俄罗斯钢琴家,以高超的演技震惊世界。吉利尔斯雄健有力的触镁创造出现代俄国新乐派,被称为“钢铁船的触键”。他演奏中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坚毅的个性,体现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筋力。1985年10月14日,吉利尔斯他在莫斯科去世。享年68岁。
人物经历
1916年10月29日,伊米尔·吉利尔斯生于俄国工业大城
敖德萨,是一位5岁就获推进音乐学校学习的神童。3岁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听众为之瞠目结舌,1929年进入奥德萨音乐院师从莱固巴尔德学琴。
1930年世界著名钢琴大师
阿图尔·鲁宾斯坦应邀去奥德萨音乐学院听这位年仅15岁的男孩弹钢琴后,他的评价是“感谢上帝,我们有幸听到这孩子的演奏,这位身材
矮小症,一头红发、满脸
雀斑的男孩,他的演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唯一能说的是:如果他要来美国,那么我最好打点行李滚蛋”。
当然
安东·鲁宾斯坦不会离开
美国,而吉利尔斯却加大师所料,他的演奏不断成熟,最终征服了世界。吉利尔斯1933年参加
莫斯科音乐家协会举办的
钢琴比赛,夺得第一名。
1935年他从
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后,考取
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本世纪最优秀的钢琴教育家
海因里希·涅高兹教授指导下继续深造。1936年他参加
维也纳国际钢琴比赛获
二等奖,l938年参加在
布鲁塞尔举行的伊萨伊国际音乐节比赛获
一等奖。自此,他的声名渐为世人所知。同年,开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热心指导教学。l939年
纽约世界博览会邀请他举行演奏会,因战争爆发而没有去成。1946年吉利尔斯获得斯大林奖金。随后到东欧各国以及
意大利、
瑞士、
丹麦、
法国、
比利时等地巡回演奏,到处博得热烈喝彩。在旅行演奏中他曾连续举行
路德维希·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1955年他到
美国举行独奏会,受到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他是战后第一位到美国演奏的
俄罗斯钢琴家。1959年他到伦敦演奏,也获得巨大成功。l961年
俄罗斯联邦政府授予他
列宁勋章,1967年,法国授予他巴黎文化艺术勋章。
从70年代后期起,吉利尔斯那种年轻人的撼动开始消退,而倾向于安详和内在地表达作品的深刻内容。1985年10月14 日,他在莫斯科去世,享年69岁。他为世人留下了为数庞大的唱片,有许多己制成CD成为世界
钢琴文库的重要财富。
成长因素
吉利尔斯的身高大约只有1.60米左右,但他体格健壮,肩膀宽阔,上身厚实,手臂强健,手与手腕无比强壮,厚实的指头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音色。他的第一位老师特卡奇说他那对音乐有着不寻常敏感的耳朵及双手,似乎是特别创造来演奏钢琴的。吉利尔斯的演奏技巧超人,演奏雄健有力,他的触键无以伦比地明确强韧,好像要打到键盘底部般地强而有力,有“钢铁般的触键”之称,其技巧要比
俄罗斯的传统钢琴奏法更合理,创造出现代俄国的新钢琴乐派,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这些是他在幼年时在
敖德萨师从特卡奇,以及后来追随
海因里希·涅高兹教授所得到的成果。
特卡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于加强手指的力量,能够多方应用技巧。虽然这种方法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但吉利尔斯的力量也确实是由此而养成的。那洗练的
钢琴音响,正是由合理的技巧而获得的最良好的音乐效果,这也是涅高兹教授一再强调的。吉利尔斯的演奏非常自然,并不全依靠强力的手指,而是驱使了全身的技巧。他对手腕的重力也有良好的运用,因而产生那样的重量感。他厚大的
手掌与手指,使声音有厚实的感觉。他演奏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之类的乐曲,听来真有管弦乐团般庞大丰裕。他弹奏
路德维希·贝多芬、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彼得·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能有优异的效果,原因也在于此。但他不是仅凭令人目眩的技巧,他的表现富于抒情美,到处流露热情。例如他63岁时录制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
协奏曲,神乎其技地将这首艰难的协奏曲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宏大处势如破竹,而柔情处又令人宛然欲泣。
艺术特色
吉利尔斯的
钢琴,自始至终都无比清澄,每一个音的表现,都宛如浸透到人们的肺腑里。尤其是第二乐章的歌咏,既深又美,在淡泊中呈现出很高的格调,对深的意境静静地感叹。大师对音乐的真挚态度与丰富的人性,自然地散发出光芒来。吉利尔斯处理的小品,同样值得我们再三玩味,在格里格的中,他又精炼得像能洗涤人们心灵一样。吉利尔斯也会放射出惊人的热情,这是他的斯拉夫性格所致,他像燃烧的火焰般地突然增强音量,使他那令人感动的活力更由此得到必然的释放,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吉利尔斯的演奏确认为浪漫派的风格,他仍然是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他的性格刚直,因此他所演奏的
路德维希·贝多芬也就有了贝多芬的性格。聆听吉利尔斯的演奏,即使是
彼得·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他也不会沉溺于感情,他既让每一乐句都有充分的表现,又使整体井然有序。
他的演奏幅度宏大,力度惊人,再加上面容流露出强韧的意志力,使得人们都把这位
俄罗斯钢琴大师称作“小巨人”。吉利尔斯无瑕的技巧、丰富的音色变化和旺盛的生命力,不愧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卓越代表。他的演奏,使人感到一股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充满坚毅的个性。吉利尔斯的演奏,有着令你无法预期、无法想象的完整美感。他有着一身完美无比的技巧,既有如同火山一般强而有力的爆发力,又具有如水晶般透明而又如天鹅绒般柔软的最弱音,力度变化幅度之大,音色变化之丰富,线条处理之清楚、乐曲结构表达之详尽,皆非一般钢琴家可与之媲美。
除了
钢琴独奏,吉利尔斯也是个出色的
室内乐演奏家,最常合作的搭档包括他的连襟,也就是小提琴家列奥尼德.柯冈。吉利尔斯的唱片数量极多,曲目广从巴哈到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也的音乐是相当典型的
俄罗斯传统学派,音色变化丰富而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倾向于以内在表达作品深刻的内容无一不是受到老师
海因里希·涅高兹的影响。
他的演奏曲目非常广,从
约翰·巴赫到
贝拉·巴托克的钢琴作品以及梅特涅、格拉祖诺夫的
奏鸣曲等等,都曾列入节日单。他的技巧使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从浪漫派到现代俄罗斯音乐;他录制了很多唱片,从古典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无所不包,他和他的同胞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可算是当代俄罗斯
钢琴学派的卓越代表。从70年代起,他过去那种青年人的激动开始消退,而倾向于安详和内在地表达作品的深刻内容,这和受他的老师
海因里希·涅高兹的影响不无关系,用吉利尔斯自己的话说:“这种演奏风格将象征着现代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真正开始。”
荣誉
人物轶事
吉利尔斯的天资不同于那些“普通的”国际独奏家,他是非常幸运的艺术家之一。应该说,吉莱尔斯的天资是不可逾越的。许多年前,在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场广播音乐会上,
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谈到一些钢琴家,无论他们的国籍、受训情况和气质有多么的不同,他们都是一流的。这个名单不长,也是可以预料的。其中有他自己、
弗拉基米尔·霍罗威茨、米凯兰杰利、李帕蒂、吉泽金、李希特和吉利尔斯。当然还会有其他的著名钢琴家,尽管这些名字能够写到一起,但他们的个性大不相同。
人物评价
要讨论吉利尔斯的演奏艺术不可能不涉及到他最喜欢的作品《巴赫-西罗蒂B小调前奏曲》。吉利尔斯是为艺术而生活着的。像许多
俄罗斯人一样,他比较喜欢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他把《前奏曲》演奏得“像是
浪漫主义的告别词”,成为他与耶稣基督联系的纽带。他的观众寄希望于他,而他也极少令他们失望,他创造出了一个富有个性与热情的俄罗斯人的形象(其中的西罗蒂要多于巴赫)。
吉利尔斯在1985年69岁时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人类丧失了一位杰出的有思想且做出很大贡献的音乐家。很少有钢琴家像他那样坚定地忠诚于自己的艺术并取得了如此迷人的成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