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福塞尔
美国文化批评家、作家
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1924年3月22日——2012年5月23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教授、英语名誉教授,文化批评家、作家。
保罗·福塞尔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早年就读于加州帕默那学院和帕萨迪纳初级学院,1941年进入附近的波莫纳学院学习。1943年,保罗·福塞尔应征入伍。因为服役期间英勇的表现,他被授予了铜星勋章紫心勋章。1945年,保罗·福塞尔回到就读的帕默那学院,1947年获得英语学士。1949年,他与贝蒂·哈珀(Betty Harper)结婚,后来分别于1949年和1952年获得哈佛大学18世纪英国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1年,保罗·福塞尔开始在康涅狄格女子学院任教。1955年,他搬到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众多学术著作,包括《奥古斯都人文主义的修辞世界:从斯威夫特到伯克的伦理与意象》《诗歌格律与诗歌形式》《塞缪尔·约翰逊与写作生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现代记忆》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现代记忆》获得国家书评人协会(NBCC)评论奖的批评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艺术与文学奖。1983年,保罗·福塞尔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同年创作的著作《格调》在英国出版。该作品后来在1998年引进中原地区后曾引发一阵阅读潮流。1987年,保罗·福塞尔与第二任妻子哈丽埃特·贝林格(Harriet Behringer)结婚。1991年,保罗·福塞尔出版了作品《恶俗》,该书发行后一度成为畅销书。2007年,保罗·福塞尔参演纪录片《战争》。2012年5月23日,保罗·福塞尔在俄勒冈州梅德福市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88岁。
保罗·福塞尔作为战后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化学者,和其他同行不同之处在于,他对美国社会问题的观察著作,常常都能被普通读者接受,少有晦涩的术语和理论,而这都缘于他对美国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细致研究,他的视角敏锐,语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24年3月22日,保罗·福塞尔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小城帕萨迪纳,家境良好,早年就读于加州帕默那学院和帕萨迪纳初级学院,1941年进入附近的波莫纳学院学习。
服役经历
保罗·福塞尔在波莫纳学院学习期间世界局势已经变得混乱,由于在麦卡锡时代他拒绝宣誓效忠,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罗·福塞尔应征入伍。虽随军进入欧洲,但他错过了诺曼底登陆。次年,他以步兵少尉的身份随第103步兵师来到法国南部,1944年11月11日,他第一次上前线与德军作战,身负重伤差点丧命,而他的下属们却不幸在炮火中丧生。因为服役期间英勇的表现,他被授予了铜星勋章紫心勋章,他也因此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工作经历
1945年,保罗·福塞尔回到就读的帕默那学院,1947年获得英语学士。1949年,他与同学贝蒂·哈珀(Betty Harper)结婚,并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分别于1949年和1952年获得哈佛大学18世纪英国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保罗·福塞尔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担任过兰登书屋的顾问编辑,以及《The New Republic》和《Harper's》的特约编辑。
1951年,保罗·福塞尔开始在康涅狄格女子学院任教。1954年,保罗·福塞尔的作品《十八世纪英格兰的韵律理论》出版,这部作品构成了保罗·福塞尔的教科书《诗歌格律和诗歌形式》的基础。1955年,他搬到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在那里一直任教了28年。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众多学术著作,包括《奥古斯都人文主义的修辞世界:从斯威夫特到伯克的伦理与意象》、《诗歌格律与诗歌形式》(1965年;1979年修订)、《塞缪尔·约翰逊与写作生活》(1971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现代记忆》(1975年)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现代记忆》(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在此之前,保罗·福塞尔走的是传统学术道路,专门研究18世纪的英国诗歌和散文。而这本书借鉴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步兵中尉的经历,叙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后续越南战争美国社会的日益不满,该书于1975年获得国家书评人协会(NBCC)评论奖的批评奖,又于1976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艺术与文学奖,现代图书馆出版社将其评为20世纪最好的非小说类书籍之一,也正是这本书让他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文学教授变成了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随后,保罗·福塞尔又于1980年推出了著作《国外:两次战争之间的英国文学旅行》,这部作品被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的续集,它开启了过去被忽视的文学批评,同时也为保罗·福塞尔本人的文学风格定下了新的基调,他是“顽固”的社会评论家,《国外:两次战争之间的英国文学旅行》于同年入围了NBCC决赛。随后,他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童子军手册和其他观察》(The Boy Scout Handbook and Other Observations),这部作品展示出他从文学资料中推断、分析社会的才能。
1983年,保罗·福塞尔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同年,保罗·福塞尔创作的著作《格调》(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 can Status System)在英国出版。在《格调》中,福塞尔将美国社会分为九个等级,并对每一个阶层的生活及文化习惯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对美国隐藏的阶级结构的尖锐剖析,《格调》后来在1998年引进中国后曾引发一阵阅读潮流。1987年,保罗·福塞尔与第二任妻子哈丽埃特·贝林格(Harriet Behringer)结婚。1988年,他的第二部小说集《感谢上帝赐予原子弹》(Thank God for the Atomic Bomb,1988)出版。次年,保罗·福塞尔出版作品《战时》(Wartime,1989年)。1991年,保罗·福塞尔出版了另一部重要作品《恶俗》(Bad: Or, the Dumbing of America),《恶俗》可以看作是《格调》的续集,保罗·福塞尔淋漓尽致地向人们展示美国人的感知和品味的不可救药,整个社会都被浮华的空虚和美丽的垃圾淤塞,该书发行后一度成为畅销书。1994年,保罗·福塞尔出版了《反自我主义者》(The Anti-Egotist),这是一部针对金利·艾米斯(Kingley Amis)的研究,二人在罗格斯大学时成为密友。同年,保罗·福塞尔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英语名誉教授。1996年,保罗·福塞尔发表了个人回忆录作品《Doing Battle: The Making of a Skeptic》。之后,保罗·福塞尔又逐渐重新将文学主题放回到战争上,出版了作品《男孩十字军东征》(The Boys Crusade,2003 年)作品。在罗格斯大学期间,保罗·福塞尔被授予古根海姆奖和林德巴克奖。2007年,保罗·福塞尔参演纪录片《战争》。2009年,保罗·福塞尔搬家到俄勒冈州
2012年5月23日,保罗·福塞尔在俄勒冈州梅德福市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88岁。
人物关系
保罗·福塞尔有过两段婚姻,与第一人妻子贝蒂·哈珀育有一儿一女,与第二任妻子哈丽埃特·贝林格养有四个继子女。保罗·福塞尔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此外他还有一位妹妹,10个继孙子女和6个继曾孙子女。
参考资料: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纪录片作品
参考资料:
写作风格
保罗·福塞尔是战后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位文化学者,但他和其他同行不同之处在于,他对美国社会问题的观察著作,常常都能被普通读者接受,少有晦涩的术语和理论,而这都缘于他对美国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细致研究,他的视角敏锐,语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
人物观点
在写于1983年的《格调》中,保罗·福塞尔将美国社会分为九个等级,并对每一个阶层的生活及文化习惯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他看来,美国社会阶层的区分是通过诸如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房子,什么牌子的车子、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和怎样穿着等“生活品味”体现出来的。例如,拥有一辆奔驰车是中产阶级上层的虚荣,而拥有一块磨旧了的东方情调地毯则是真正的上流社会的体现。他又写道:“不吸烟是非常上流社会的。”“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让别人注意你戒烟了这件事立刻就让一个人掉入中产阶级。”
在《恶俗》一书中,福塞尔对美国的一切“虚假的、 粗陋的、愚蠢的、毫无才气的、空洞的或无聊的”东西进行抨击。福塞尔认为,在一个将空洞之物和垃圾的价值抬高的年代,保持区分恶俗事物的警觉是当今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乐趣。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格调》作者保罗·福塞尔去世.新京报电子报.2024-09-25
Paul Fussell.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2024-09-25
保罗·福塞尔.东方早报.2024-09-25
Paul Fussell obituary.英国卫报.2024-09-25
Poetic Meter and Poetic Form.豆瓣读书.2024-09-25
Abroad.豆瓣读书.2024-09-25
Uniforms.豆瓣读书.2024-09-25
The Norton Book of Travel.豆瓣读书.2024-09-25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服役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关系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纪录片作品
写作风格
人物观点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