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1936年—2007年 ) 女,出生于郑州市,国家一级演员,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她先后在郑州市文工团、河南省文工团、省
豫剧院三团担任主要演员。曾任河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
全国三八红旗手,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1年,魏云考入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她成为河南省歌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魏云主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等,并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广为发行并多次再版。其中《朝阳沟》经典唱段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还被许多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列为教材使用。1964年《朝阳沟》在北京中南海演出,魏云及剧组人员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65年,魏云当选为
河南省省党代表。1977年,她参加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2007年12月5日上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因患重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1岁。
魏云名列
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是豫剧现代戏的开拓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魏云开始主演了《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拍了《骄杨》《
甜蜜的事业》《爱情的审判》《朝阳沟内传》等新戏。 其事迹被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古今中外名人》《华夏女名人》《中国当代艺术家传集》等辞书。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6年,魏云出生在郑州市。在少儿时期,魏云就喜欢唱唱跳跳。魏云幼时家贫,上学较晚,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家里也只供男孩读书,魏云只能负责每天接送弟弟上下学,可是魏云是个有心人。弟弟在教室里上课,她就在外面听,而且听得比所有孩子都认真。站在冬天的冷风里,被冻得鼻涕直流,她也一声不吭。后来,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她又被送去做小工,给炮仗里放炮捻子,到中药铺捡草药。1951年魏云考上郑州三中,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先后排演了许多宣传新中国,新政策的小折子。在她16岁那年,郑州文工团招演员,她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很顺利就被录取。1951年6月,能歌善舞的魏云参加郑州市文工团当演员,开始她的演艺生涯。
初入艺坛
20世纪50年代初,魏云开始主演了《新条件》、《
罗汉钱》、《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耕云记》、《红珊瑚》、《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1952年,魏云主演的第一个豫剧现代戏《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下推出了。这部戏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因为风格清新,既有传统豫剧的韵味,又没有传统戏那么多程式化的东西,反而更加贴近生活,所以深得大家喜爱。主演完这部戏后,魏云在河南一炮而红。接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又主演了好几部有影响力的现代豫剧,如在《耕云记》中扮演肖淑英、在《红珊瑚》中扮演珊妹、在《人欢马叫》中扮演刘爱勤等,这些剧目中魏云所饰演的角色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低谷时期
1956年她成为
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的演员。但每次演出时都用本嗓,而且特别用力。那时演出的场次又特别多,导致她的嗓子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问题,最严重的时连声音都发不出来。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证明自己并且初尝走红滋味的戏曲演员来说,失去嗓子无疑是痛不欲生的,几乎等同于过早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可是魏云恣意不信命。有人建议她转行。她的回答当然是拒绝的,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放弃自己所热爱的
豫剧。于是她下定决心做演群众跑龙套。这个原本在舞台上站惯C位的女演员,就开始在各出戏里扮演甲乙丙丁,同时,还负责管理全团演员的服装。魏云毫无怨言,她不仅跑好每一次龙套,而且对每出戏的每个人物的台词、走位、唱段等,全都看在眼里,记住心上,以至于团里无哪位演员缺席,她都能迅速顶上。她成了团里有名的万金油和戏补丁。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可以。并且她一直有信心,觉得自己还能再次回到舞台中心。
巅峰时期
1963年豫剧现代戏《朝阳沟》经过多年锤炼终于要拍成电影了。这是
豫剧现代戏奠基人之一也是豫剧三团的缔造者
杨兰春先生编导的经典剧目。既然是拍电影,从演员、剧本到音乐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后来,电影导演从形象、表演、唱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定魏云来扮演电影《朝阳沟》中的银环。而那时,她的嗓子还在恢复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塑造好银环这个角色,她一方面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恢复嗓音,一方面在人物的性格方面狠下功夫,以期在银幕上为全国观众呈现出一个令人难忘的银环形象来。
1963年冬天,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完《朝阳沟》戏曲艺术片后,河南省文化主管部门接到了文化部艺术局电话通知:调河南省豫剧三团到北京演出。1964年元旦凌晨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祝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紧跟其后。《朝阳沟》中的银环,随着电影和电波传遍全国各个地方,魏云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晚年经历
魏云在1990年患冠心病,开始她并不在意,1993年病情加剧,被迫办了因病退休。魏云在艺术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她尤其注重生活积累。退休之后,她仍活跃在各地的舞台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演出活动,耐心地辅导、培养青年演员,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病期间时刻关心豫剧三团的业务建设,她不顾身体病重,亲自动笔,修改
瑞安鼓词,谱写唱段,讴歌新时期的繁荣盛世。2000年后,魏云的病情得到控制,开始参加各种演出和社会活动。2000年和2002年到
西安市演出过两次。2006年,魏云70岁,她又患上了癌症。好在她的意志一直都很坚强,整个化疗过程都咬牙强忍着没喊一声痛。但在2007年12月5日,魏云因患直肠癌而病逝,享年71岁。
个人作品
代表作品
《志愿军的未婚妻》
魏云主演的第一个豫剧现代戏《志愿军的未婚妻》是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下推出的。新
豫剧的唱腔已融入了
歌剧的旋律,人物塑造上也没了程式化,完全按现实生活来塑造,生动鲜活,受到观众的欢迎。
作为一部根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伟大斗争进程中中国农村发生的真实故事创编的剧目,题材内容是充实的,是真实可信的,并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志愿军的未婚妻》虽是一部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相关的歌剧,但它所揭示的则是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新旧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之间的交锋和斗争。因此,该剧可认为是一部反映建国初期农村现实斗争的歌剧。这种新旧观念的斗争构成了这部歌剧的全部内容,所揭示的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广大农村思想和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一言蔽之,歌剧《志愿军的未婚妻》的思想主题正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魏云饰演的剧中女主角赵淑华更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解放军战士的认可和称赞。许多志愿军战士看了她的演出后向她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件,赞扬她所塑造的新中国妇女形象,感谢她对志愿军的支持。不少部队还把这出戏作为政治教材,专程接剧团去部队演出。
《朝阳沟》
1958年《朝阳沟》公演的时候,新中国成立还不到十年,当时发展工业似乎比农业更紧迫,知识青年到农村支援农业建设也属于自觉行为,但却代表了发展农业缩小三大差别的战略,彰显了新中国知识青年的的高度政治觉悟和大显身手的奋斗方向。该戏讴歌的是放弃城市生活、放弃考大学和人们向往的城市工作,自觉到农村去、扎根农村建设的王银环,突出了支援农业建设的战略问题,也指明了知识青年施展才华的特别路径,更是以实际行动推进知识分子劳动化。所以这出戏一经诞生,便出乎意料的火遍全国,不仅高度推崇王银环选择的扎根农村道路,许多知识青年纷纷学习王银环上山下乡。
《朝阳沟》唱遍祖国的山河大地,戏里的“银环”让人记忆犹新。 魏云在《朝阳沟》中扮演下乡知识青年银环,其美丽、善良、勤劳的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她在《朝阳沟》中的精彩唱段,脍炙人口、久唱不衰。这就是《朝阳沟》的魅力,人们由热爱《朝阳沟》而记住了“《朝阳沟》之父”
杨兰春,喜爱拴保、银环,从而记住了魏云、王善朴、
杨华瑞等艺术家。《朝阳沟》真正做到了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魏云的《朝阳沟》是座顶峰,不仅对
豫剧而言,甚至在整个戏曲界都是如此。在现代戏画廊里,像银环这样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见的。唯其如此,不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剧目中,只要见到魏云老师,银环的形象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你的面前。从创作的角度,可谓:成也银环,惜也银环。
演唱特色
魏云的唱腔清晰悦耳,细腻婉转,咬字吐字既清晰准确又韵味浓郁,情感与人物完美融合,共鸣腔的协调转化,深厚的气息运用,三腔运用自然协调,浑然一体,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以魏云在
豫剧《
朝阳沟》中《上山》《下山》两个唱段为例,她的演唱与剧中人物银环的情感完美融合,声音情感富有艺术表现力,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的栩 栩如生,上山时的轻松、单纯、向往,决意下乡的愉快心情和下山时的困惑、痛 苦、委屈,是走还是留的内心矛盾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
成就与荣誉
魏云名列三团“五大主演”之一,是豫剧现代戏的开拓者,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创作的唱腔至今留在观众心中。。
魏云在《朝阳沟》里扮演银环演唱的上山、下山唱段也都被广泛传唱,且经久不衰,被许多其他地方剧种移植,充分显示了《朝阳沟》的强大震撼力和卓越艺术魅力。尤其《朝阳沟》曾三次进京演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团演职员,1963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朝阳沟》益发红遍大江南北,其拷贝发行量位居当年第一。半个多世纪来,《朝阳沟》的中文、外文版本共计20多种,舞台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3000多场,书写了《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史上的独特品位和无可争辩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人物评价
河南省省豫剧三团团长
汪荃珍追忆魏云老师时评价她不仅是我们豫剧三团的财富,也是整个河南戏剧界的财富,她的离去对河南戏剧界是一个巨大损失。
郑州日报曾报道她:魏云是享誉河南的名演员,但她从不以名人自居,更成了团里的“戏补丁”,无论什么角色、无论角色大小,她从来都是严肃对待,一丝不苟。
河南戏剧家协会主席
李树建评价道:“魏云老师是继五大名旦之后,排名第一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只要见到她,银环的形象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
人物关系
社会任职
后世纪念
2007年12月07日,省会各界人士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戏迷观众在
郑州市南郊的殡仪馆为魏云举行追悼会来纪念魏云。
在魏云逝世三周年时,其儿子王宇写《想念娘亲——纪念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逝世三周年》此文章怀念她,并刊登《中国戏剧》期刊。此文章简括了魏云的一生,简述了魏云在
豫剧领域的种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