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家墩遗址,位于
南谯区大王镇庵前村卜家庄,现为安徽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卜家墩遗址为一台形地,南北长65米,东西宽55米,高8.3米,文化层厚5.1米。
墩东有一条已为耕地的大川,长约15公里;墩西为水塘和农田;墩北及东北为耕地;墩南为村庄。墩面自北向南微倾,与地面约成30度的夹角。墩身西北部有90度断面,可见五至七层木等的文化积压层。墩表面长满了多种杂树和野草。
1985年5月7日,大王镇文化站第一次普查,嗣后五个月的时间里,省、地、市三级文化部门三次实地勘查,测量并绘图,前后采集标本1000余件。其中较为完整且有文物价值的约30余件。
(一)石器5件,均为生产和狩猎工具。其中石磷2件,均完整。第一件,总体呈长方形,四面磨光,一端有刃,长10.2厘米,宽3.4厘米,厚2.3厘米;第二件,呈规则
梯形,通体磨光,长6.2厘米,上底宽1.9厘米,下底宽2.9厘米,单面刃。砍砸器2件,总体均呈不规则圆形,直径分别为7.5厘米和5.5厘米,其中一件有棱刃较利。陶纺轮1件,通体圆滑,中有圆孔,轮径3.3厘米。
(二)骨锥1件。
骨锥长10.6厘米,体光滑,一端尖利,为动物角所制成。
(四)出土较为完整的陶罐3件。陶罐分别为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黑陶。陶片70余件,均为残片。其中有鼎足、鬲足、鬲档、罐口等,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等。纹印有绳纹、弦文、绳纹加弦纹等。
1997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专家对卜家墩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历时1个月,揭露探方3个,总面积约100平方米。通过发掘,初步判断此遗址有六至七
土层,内涵有生活面、灰坑和4个墓葬,出土大量陶片。从陶质上看,有夹砂陶、泥质陶;从器形上看,有鼎、鬲、瓮、豆、罐、樽等,并发现有青铜器和部分石器。考古专家根据发掘的实物等推测,此遗址上层为商周时期下层为新石器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