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华大学二级学院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能源动力类、水利类的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办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校特色专业、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2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的水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唯一设置的学科专业方向,始建于1974年。学院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其流体机械及工程是四川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和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动力工程、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简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60余人,91%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
学院具有优良的办学基础和学科平台。拥有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流体机械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流体机械(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2011计划”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泵行业协同创新中心、西华大学安德里兹国际水力机械研究中心(Xihua university-Andritz international hydro research center)、四川省高校水电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四川省流体及动力机械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四川省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力机械及金属结构专委会挂靠学院。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学院实验室及研究室面积达到30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流体机械试验台、水力机械多相流动试验台、风洞试验台、B级泵阀试验台、流体动力机械计算分析中心,装备有三维PIV测试系统、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及粒子动态分析仪系统、高速摄影机、三维热线/热膜风速计、流体及动力机械数字化产品开发平台、频谱分析仪系统、红外成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快速成型设备(3D打印)、水利水电工程仿真系统以及用于floefd分析的Fluent、Adina、UG、Flowmaster、Ansys、Numeca、CFturbo、MPCCI、EDEM、ARMD、CGTech/Vericut软件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编写专著及统编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年均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年均被SCI、EI等检索收录论文20余篇)。
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200余项。与国内外一些大型设备制造企业、设计院、工程局、科研院所等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多次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国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建有西华大学安德里兹国际水力机械研究中心(xihua university-andritz international hydro research center)、四川省泵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流体机械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流体机械(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流体机械及工程重点学科、“水利水电工程”校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自1992起被认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是四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在该领域唯一设置的省级重点学科。2004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四川省重点学科(称为“重重之重”)。经过1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特色和较强的人才队伍的省级重点学科。
在该学科已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支撑“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三个工学硕士点和“动力工程”、“水利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培养,已培养出研究生200余人。同时支撑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近十年来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科研课题200余项,团队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被sci、ei等收录论文50余篇。
校级重点学科:“水利水电工程”学科自2009年起被批准为西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支撑“水利水电工程”工学硕士点和“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培养。近五年来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科研课题50余项,团队成员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被sci、ei等收录论文10余篇。
教学建设
四川省流体机械高校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5年,现共有仪器设备594台(套),总价值1157余万,占地1800余平米。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8人。近5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7余人,现有在读硕士生102余人。
实验室下设水力机械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仿真实验室、内流场研究室、流体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室、cfd研究室。
四川省流体机械高校重点实验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唯一系统的在流体动力机械及其相应工程应用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流体动力机械内部流动(含多相流)理论
♦ 流体动力机械数字化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
♦ 流体动力机械设备可靠性及故障诊断
♦ 流体动力机械新产品开发研究
♦ 流体动力机械及工程系统测试、控制及应用
♦ 动力工程系统可靠性及节能降耗技术
实验室现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学历型硕士点和1个“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实验室装备有大型流体机械试验台、b级泵阀试验台、多相流动试验台、三维piv测试系统、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及粒子动态分析仪系统、高速摄影机、三维热线/热膜风速计、流体机械虚拟产品开发平台、频谱分析仪系统、cfd及流体动力仿真软件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已建成为国内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学科点,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目前,实验室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四川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东方汽轮机公司、东风电机厂有限公司等大批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有广泛的科研合作。
近五年实验室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750余万元;主编或参编高校教材13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会议)上发表论350余篇,其中被sci、ei及istp等收录论文18篇。
实验室多次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日本等国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1. 刘小兵 含沙河流中水轮机的性能研究及其设计软件包的开发
2. 刘小兵 水轮机压力脉动及水力振动的机理研究
3. 刘小兵 含沙河流中水轮机过流部件的优化设计
4. 余 波 水轮机微机负荷调节器应用研究
5. 张礼达 水电站水轮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6. 刘小兵 含沙河流中水轮机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级其新模型转轮的开发
7. 余 波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8. 刘小兵 水轮发电机组水力振动研究
9. 刘小兵 大型水力机组水力激振特性研究
10. 谷晋川 微波制备非金属矿物/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研究
11. 苏 华 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评价与能效公示制度研究
12. 赖喜德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3 .张礼达 高性能水轮机转轮创新理论设计研究
14. 刘小兵 多相流动试验台自动测试系统研究
15 .张礼达 水电站水轮机防蚀增效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16 .刘小兵 含沙河流中混流式、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优化设计及其软件包开发(自筹)
17. 刘小兵 水轮机压力脉动及水力振动的机理研究
18 .严 敬 流道轴向旋涡的研究
19 .刘小兵 电厂移动通信短消息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
20. 谷晋川 茶多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21. 李庆刚 水能回收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研究
22. 赖喜德 高扬程小流量特殊结构叶片泵开发
23. 刘小兵 叶片式水轮机非稳定流与叶片交互作用激振特性研究
24. 宋文武 灯泡混流式水轮机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25 .王 桃 切削参数对叶片类零件曲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
26 .李太富 活性污泥法计算机模拟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优化应用研究
27. 赖喜德 基于性能预测的低比转速双吸泵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28. 刘小兵 广安高桥水电站水力机组增容防蚀改造设计
29 .赖喜德 水轮机叶片的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30.张 婧 堆积体作用下山区河道三维水力特性及河床演变机理研究
31.赖喜德 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涡带引起的水压脉动预测及控制
32.刘小兵 巴基斯坦高摩赞项目水轮发电机组性能试验与技术服务
33.余 波 嵌入式大气数据系统神经网络算法技术开发
34.谷晋川 废液中重金属处置技术研究
35.宋文武 .冷却塔节能专用水轮机的研发与推广
36.刘小兵 水轮机转轮叶片表面、沙粒和空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37.张 彬 三峡库区消落带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
38.魏春梅 改性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作用机理研究
39.付成华 马蹄滩电站大坝安全技术分析
40.刘小兵 流体及动力机械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科研成果
1 .水轮机转轮的制造工艺模拟和质量控制研究 赖喜德(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
2 .混流式叶片展开和压模型面计算软件及压模数控加工技术 赖喜德(1)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计划单列:中国东方电气集团),2000
3. 泵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cadis的研究 陈次昌(1)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
4. 600mw机组主油泵及油涡轮升压泵研制与优化 赖喜德(2)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5. 含沙河流中混流式、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优化设计及其软件包的开发 刘小兵(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
6. 水电站水轮机防蚀增效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礼达(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
7.多相流动试验台自动测控系统研究 刘小兵(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
8 .大型水轮机转轮叶片的五座标联动数控加工工艺 赖喜德(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9.1400米水头段切击式水轮机转轮水力模型的研发及应用 宋文武(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
10.双喷嘴高效斜击式水轮机的研发 宋文武(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
11.水电站水轮机防蚀增容技术研究 张礼达(1)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
12.水轮发电机组水力振动研究 刘小兵(1)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13. 电厂移动通信短消息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 刘小兵(1)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
14. cxzkp数字图像型智能消防炮灭火系统 王靖(1)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
专业设置
研究生培养
学院自1985年开始招收“流体机械及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4个工学硕士点以及“动力工程”、“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建有“流体机械及工程”四川省重点学科、“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流体及动力机械”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等学校“水电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环境实验中心,并装备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还与国内同行业的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科研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70余人,其中70%的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学院目前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2人。同时学院还聘有一批行业内的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20余人。目前在读硕士生150余人。
本科生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理论基础、一定创新能力、较强适应能力及分析与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等部门从事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现代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等相关基础理论,水能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基础、流体力学、电工及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水利工程
四、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程序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及叶栅理论、热能与动力装置基础、水力机械原理、水电站及水泵站、电机学、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水力机械制造工艺、水力机械数字化设计、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等。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知识,掌握一定实用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工程结构、测量、水文、地质和水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人文、外语、计算机技术、绘图以及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四、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机电设备、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具备室内外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供热通风空调、建筑排水管、建筑电气、建筑智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一)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实干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知识结构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1)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基本理论,具备针对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解决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外文资料,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基础;
(3)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及应用。
(4)具有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较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1)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建筑环境学等,能利用这些理论解决建筑中各类热工问题;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控制工程基础,包括电工电子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状态与发展趋势。
3.专业知识
(1)掌握泵与风机,换热器,制冷机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操作运行管理等;掌握供热系统,供冷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建筑排水管系统之组成,设计计算和设备选用。
(2)掌握建筑供电照明,建筑安全防范、消防监控、网络综合布线、设备自动控制等系统之组成和原理;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设备选型。
(三)能力培养
获得工程实践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
(1)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2)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初步的工程管理能力以及运行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书面、口头表达以及沟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自理能力以及适应各项工作的能力;
(四)身心素质
掌握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体育标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
三、主干学科
专业方向:
(1)供热通风与空调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主要课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方向: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空气调节、制冷技术、通风工程、供热工程、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向: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照明技术、智能建筑消防工程、智能建筑安防工程、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等。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与消防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城建部门、市政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和建设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水质分析化学、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及水处理工程、建筑给水排水与消防工程等方面的学习,并通过相应实践环节的训练,具备给水排水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科研和现代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与消防工程、给水排水仪表与控制、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市政工程
四、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建筑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水环境分析及监测、水泵与水泵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工程、水处理微生物学、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工业给水工程等。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级)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排水管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进行环境监测分析以及环境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环境监测、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基础知识;
3.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环境监测和分析、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清洁生产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主要研究方向
学术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专业设置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参考资料